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卷一·肝说》中,陈修园以 易学象数重构肝生理,批判时医“肝无补法”的谬误,提出“肝主生气当温养”的核心思想。以下分三部分解析:
一、肝名训诂与象数生理
1. 释名定功
训诂 | 陈氏解读 | 医理映射 |
---|---|---|
肝者干 | 如树木枝干(🌳) | 肝主筋,维系肢体运动 |
位东方 | 八卦震巽位(🌄) | 应春生之气,主全身生机 |
2. 河图-八卦印证
观卦(巽上坤下):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 肝如巽风监察气血(现代 “肝主疏泄”调节内分泌)
复卦(震下坤上):
“复见天地之心” → 肝气升发如震雷唤醒生机(类似 HPA轴激活代谢)
二、批判“肝无补法”的三大谬误
1. 误读五行生克
时医谬论 | 陈氏驳斥 | 正解 |
---|---|---|
“木克土故肝不可补” | 曲解生克为单向压制 | 木疏土才能运化(如春木破土生禾) |
“肝病皆火盛宜凉伐” | 忽视肝血需温养(乙木属阴) | 肝虚寒证占半(见下表) |
2. 肝病证型统计(陈氏临床观察)
证型 | 比例 | 特征 | 治法禁忌 |
---|---|---|---|
肝虚寒 | 约50% | 胁痛喜按、爪甲淡白 | 忌凉伐(伤生机) |
肝郁火 | 30% | 口苦目赤、脉弦数 | 可暂清疏(勿过剂) |
肝血瘀 | 20% | 舌紫暗、刺痛拒按 | 宜温通(桂枝+桃仁) |
3. 误治后果
凉伐过度 → 肝气衰 → 土失疏泄 → 纳呆腹胀(“木不疏土”)
破血伤正 → 血不荣筋 → 肢挛震颤(“罢极之本”受损)
三、肝系诊疗创新体系
1. 诊断三要
肝合筋 | 肝荣爪 | 开窍目 |
---|---|---|
筋软无力=肝气虚 | 爪甲薄脆=肝血亏 | 目涩昏花=精不上承 |
筋挛抽搐=肝风动 | 爪紫暗=肝瘀 | 目赤=肝火 |
2. 治肝大法
温养肝气:
当归肉桂汤(当归30g+肉桂6g)→ 仿复卦“震雷启蛰”
濡润肝血:
杞菊地黄丸 → 应巽卦“和风润物”
升发少阳:
柴胡桂枝干姜汤 → 合观卦“监察调燮”
3. 养生要诀
卯时养肝(5-7点):晨练导引助肝气升发
忌怒护木:怒则气逆伤肝络(现代研究:愤怒→儿茶酚胺暴发)
四、陈氏肝说对后世的影响
修正丹溪“肝常有余”说:
朱丹溪倡“肝火易亢” → 陈氏补“肝气易虚”完善肝病证治启导叶天士“肝体阴用阳”论:
肝血(阴)需濡养,肝气(阳)当温升 → 成为温病学派肝论根基现代肝病应用:
肝纤维化(“爪甲枯槁”)→ 温养化瘀法(黄芪+鳖甲)
慢性疲劳(“筋软无力”)→ 补肝气方(桂枝+山茱萸)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一·肝说》
属性:肝木脏,魂所藏也。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又位于东方,而主生气。时医昧其理,反云肝无补法,宜凉伐。只泥木克土之一说,而不知后天八卦配《河图》之象,三八为爪居东,即后天震巽之位,巽上坤下则为观。《易》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上坤下震,则为复。”《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为义大矣哉。”(其合筋也,其荣爪也,开窍于目。
总结:象数医学的临床典范
陈修园借《易》卦阐释肝:
复卦震阳 → 肝气升发(温补肝阳治虚寒)
观卦巽风 → 肝血濡润(滋液涵木养阴血)
此说将哲学隐喻转化为诊疗法则,其价值不仅在于纠偏时弊,更开创了 “肝主春生” 的动态生理模型,对慢性肝病调治具有永恒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