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18 12:22
《医学实在易·卷一·经络易知·十二经气血多少诗》
11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卷一·经络易知·十二经气血多少诗》以精炼歌诀揭示十二经脉气血分布的生理常数,是针灸、用药的纲领性法则。以下结合《内经》理论解析其内涵,并附临床活用指南:
十二经气血分布三型
类型 | 经脉 | 生理特性 | 治疗原则 |
---|---|---|---|
多血多气 |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 气血俱盛,抗邪力强 | 可放血、可泻气(刺络、重灸) |
少血多气 |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 气盛血弱,易气滞血燥 | 重调气、慎破血(轻刺、行气药) |
多血少气 |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手厥阴心包经 | 血盛气虚,易血瘀气乏 | 重活血、兼补气(刺血+温灸) |
注:
多血多气=阳明经(“两阳合明”,气血最旺)
少血多气=三焦/胆(少阳)+心/肾/肺/脾(少阴太阴)
多血少气=膀胱/小肠(太阳)+肝/心包(厥阴)
气血常数临床四用
1. 针灸策略
类型 | 刺法要点 | 代表操作 |
---|---|---|
多血多气 | 深刺可出血 | 胃经丰隆刺血治痰热 |
少血多气 | 浅刺调气勿伤血 | 胆经阳陵泉轻刺疏肝气 |
多血少气 | 刺血后加灸 | 膀胱经委中刺血+灸治腰痛 |
2. 用药法度
类型 | 用药侧重 | 示例处方 |
---|---|---|
多血多气 | 可峻攻(破血+行气) | 桃仁承气汤(大肠热结) |
少血多气 | 宜清润(行气+护阴) | 一贯煎(肝郁阴虚) |
多血少气 | 需温通(活血+补气) |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 |
3. 病症预后
多血多气经病:发展快但易愈(如面痈属胃经)
多血少气经病:迁延难痊(如下肢静脉曲张属膀胱经)
少血多气经病:易变生他症(如胁痛转失眠属胆经)
4. 刺络禁忌
少血多气经:忌大量放血(防气随血脱)
→ 心经通里、肾经大钟禁刺血过深多血少气经:忌单泻不补(防气虚血瘀加重)
经典理论溯源
《灵枢·九针论》: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
陈修园精简为三型,更利临床把握。
气血互根:
多血少气经(如肝经)需“补气以运血”(黄芪配当归)
少血多气经(如肺经)当“滋阴以载气”(麦冬配枳壳)
现代诠释
气血类型 | 生理学对应 | 实证研究 |
---|---|---|
多血多气 | 高代谢组织(胃肠黏膜) | 胃经循行区血流量高出30% |
少血多气 | 神经-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 | 胆经穴位皮温较高(红外热图) |
多血少气 | 结缔组织(筋膜/肌腱) | 膀胱经区血红蛋白含量丰富 |
陈修园之智:将《内经》分散论述整合为易记歌诀,直指临床核心——
“治经不明气血,犹航海无罗盘”
掌握此律,则针灸用药皆有法度可循。
#医学实在易#
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