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18 13:16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望色诗》
11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望色诗》以七言歌诀浓缩面部色诊精华,同时点明与《内经》理论的差异。以下结合经典与临床,深度解析其要义:
望色诗分层解析
1. 五色应时与脏腑分部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 五色与五时相应:
- 春青(肝)
- 夏赤(心)
- 长夏黄(脾)
- 秋白(肺)
- 冬黑(肾)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颧鼻主脾"
→ 幼科简便分区法:
- 左颊:肝
- 右颊:肺
- 额:心
- 颧:肾
- 鼻:脾
注意:此分区与《灵枢·五色》不同(《内经》原旨:颧属肾,鼻属脾,但两颊分候大肠/小肠等)。陈修园明示当以《内经》为宗,此诗仅为初学简便之法。
2. 病机预判核心法则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 色诊生克断预后:
- 相生为吉:如脾位(鼻)见赤色(火生土)→ 胃气来复
- 相克为凶:如肝位(左颊)见白色(金克木)→ 肝肺气绝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 气色动态观察:
- 黯滞:久病瘀血(血府逐瘀汤)
- 浮泽:新病邪盛(解表透邪)
- 微黄含蓄:胃气恢复(病愈之兆)
《内经》正统色诊 vs 幼科简便法
对比维度 | 《内经》色诊模型 | 幼科简便法 | 临床整合建议 |
---|---|---|---|
颧部归属 | 肾与三焦(《灵枢·五色》) | 肾独主 | 颧红主肾阴亏,兼诊三焦气化 |
两颊归属 | 左颊肝,右颊肺(同简便法) | 同左 | 右颊红疹优先考虑肺热 |
鼻部归属 | 脾与胃(《素问·刺热》) | 脾独主 | 鼻头赤肿从胃火论治 |
额部归属 | 首面与咽喉(《灵枢·五阅五使》) | 心独主 | 额黑参合咽喉症状诊心肾衰竭 |
高士宗《部位说》要点(陈修园力荐):
面部为“脏腑之镜”,当依《内经》十二经循行划分
如颧骨属手足太阳经(膀胱、小肠),故主水液代谢
色诊临床三诀
1. 危候识别(五色败象)
色位 | 危象特征 | 临床意义 | 急救方药 |
---|---|---|---|
心额黑如煤 | 额暗黑无泽 | 心阳暴脱(急性心梗) | 参附注射液静推 |
肾颧艳如妆 | 颧娇艳浮红 | 肾阴涸竭(晚期结核) | 大定风珠加童便 |
脾鼻枯如土 | 鼻干枯皲裂 | 胃气败亡(癌性恶病质) | 独参汤浓煎频服 |
2. 顺逆判断(生克案例)
顺证:
肝病(左颊青)见黑色(肾)→ 水生木(六味地黄丸助愈)逆证:
肺病(右颊白)见赤色(心)→ 火克金(参麦防心衰)
3. 愈候标准
"隐隐微黄是愈期"
黄为胃气色:须同时满足:
① 黄而明润(非萎黄)
② 均匀含蓄(非局部)
③ 渐退趋势(非突发)
→ 如肝炎后轻度巩膜黄染渐褪,面现柔黄
现代面诊应用
色诊表现 | 对应现代疾病 | 干预方案 |
---|---|---|
鼻头持续性赤红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清胃散+抗生素三联 |
两颧蝶形红斑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犀角地黄汤+免疫抑制剂 |
额部青筋暴露 | 颅内压增高 | 通窍活血汤+降颅压 |
下颌暗黑连颈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金匮肾气丸+激素替代 |
陈修园警示:
此诗为启蒙捷径,但临证必须回归《内经》正统:“高士宗部位说宜熟读之”。
学者当知——“色脉合参,方无遗误”,如面黄兼见脉无胃气,仍属危候!
#医学实在易#
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