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中的这首《辨舌诗》以精炼语言概括了舌诊核心要诀,融汇张仲景六经辨证与温病学思想,是清代舌诊学的实用纲领。以下从舌色、苔质、危候、声诊四维度解析其临床精髓:
一、舌苔辨病位深浅(表里三焦)
舌象 | 病位 | 辨证要点 | 经典对应 |
---|---|---|---|
舌上无苔 | 表证轻浅 | 邪未入里 | 《伤寒论》太阳病初起 |
白苔 | 半表半里 | 邪在少阳/膜原 | 小柴胡汤证、达原饮证 |
黄苔 | 阳明实热 | 热结肠腑 | 承气汤类方适用证(需辨虚实) |
黄苔虚实辨:
苔黄厚燥裂(实热)→ 大承气汤急下
苔黄薄少津(虚热)→ 竹叶石膏汤清补
二、舌色枯润定寒热本质
寒热真伪鉴别纲领
关键提示:
红舌见润→非热证(可能血虚/阴火)
淡舌见枯→非寒证(可能阳郁/化热)
三、黑苔阴阳生死辨(少阴危候)
黑苔类型 | 病机 | 特征 | 急救方剂 |
---|---|---|---|
少阴热化证 | 阴竭火炽 | 苔黑干燥如煤,腹硬痛 | 黄连阿胶汤+大承气汤 |
少阴寒化证 | 阳衰阴盛 | 苔黑滑润似墨,肢厥冷汗 | 白通汤/通脉四逆汤 |
死候舌象:
镜面舌(无苔如去油猪腰)→ 胃阴肾精俱竭,多见于晚期温病/癌癥恶液质
四、声诊合参断吉凶
闻声三纲辨虚实
声诊特征 | 病机 | 预后 | 经典对应 |
---|---|---|---|
语言首尾不相顾 | 热陷心包 | 危(神昏) | 安宫牛黄丸证 |
狂言怒骂、气盛声厉 | 阳明实热 | 急下可救 | 大承气汤证 |
痰声漉漉如拽锯 | 痰壅气脱 | 死候 | 苏合香丸难救 |
新病呃逆有力 | 火逆冲膈 | 实(宜降火) | 橘皮竹茹汤证 |
久病呃声低微 | 胃气将绝 | 危(亡阳) | 附子理中汤急救 |
声诊总则:病中声音不异平常者吉,突变者凶。
临床活用要诀
苔色动态观察:
白→黄:邪气化热入里
黄→黑:热极伤阴/阳衰寒盛(需辨枯润)
舌苔胃气存亡辨:
"微笼本色气之平"
淡红舌薄白苔(胃气尚存)→ 预后佳
全舌光剥无苔(胃气败绝)→ 不治
简化三十六舌:
摒弃繁杂舌象分类,抓核心六舌:无苔(表)→ 白苔(半表里)→ 黄苔(里热)
红舌(热)→ 淡舌(寒)→ 黑苔(危候)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辨舌诗》
属性:舌上无苔表证轻,白苔(半表)半里古章程,热(证舌色)红寒(证舌色)淡参(看其)枯(津枯而红,热证无疑。否则再辨。)润(色淡而润,寒证无疑,否则再辨,)阴黑(少阴热化舌黑,宜黄连鸡子汤、大承气汤。少阴寒化舌黑,宜白通汤、通脉四逆汤。)阳黄(阳明证舌苔黄实者可下,虚而不实者不可下辨死生。全现光莹阴已脱(舌无苔,如去油猪腰,名镜面舌,不治,)微笼本色气之平(淡红中微笼些少白苔,为胃气无,病舌也,)前人传有三十六(《金镜·三十六舌》,)采摘多歧语弗精。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为神昏,狂言怒骂者为实热,痰声漉漉者死。新病闻呃者为火逆,久病闻呃者为胃绝。大抵语言声音不异于平时为吉,反者。
现代临床对应
古述病机 | 现代病理 | 典型疾病 |
---|---|---|
少阴热化黑苔 | 脱水+电解质紊乱 | 感染性休克早期 |
少阴寒化黑苔 | 微循环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镜面舌 | 黏膜萎缩+营养耗竭 | 晚期胃癌/放化疗后 |
痰声漉漉 | 呼吸道梗阻 | COPD呼吸衰竭 |
古今印证:
声诊"语言不相顾" ≈ 谵妄状态(败血症/脑炎)
"久病呃逆" ≈ 膈肌痉挛(恶病质/尿毒症)
此诗将舌诊化繁为简,直指辨证核心,至今仍是急诊危重症辨治的实用指南。学者当于临床中体悟"枯润辨寒热,黑苔分阴阳"之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