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张景岳《十问歌》乃中医问诊之圭臬,浓缩了四诊精髓。现结合临床实践,逐条解析其奥义,并附古今活用要诀:
《十问歌》精解与临床深化
1. 一问寒热(辨病性阴阳)
寒热类型 | 病机 | 经典方证 | 现代对应 |
---|---|---|---|
恶寒重发热轻 | 风寒束表 | 麻黄汤证 | 普通感冒早期 |
发热重恶寒轻 | 风热犯卫 | 银翘散证 | 流感/急性咽炎 |
寒热往来 | 少阳枢机不利 | 小柴胡汤证 | 疟疾/胆道感染 |
但热不寒 | 阳明热盛 | 白虎汤证 | 脓毒症发热期 |
但寒不热 | 少阴阳衰 | 四逆汤证 | 休克低体温期 |
寒热真假辨:面赤如妆+身反畏寒→真寒假热(戴阳证)
肢厥脉沉+胸腹灼热→真热假寒(热厥证)
2. 二问汗(察津液存亡)
汗出特征 | 病机 | 危候提示 |
---|---|---|
自汗(昼出) | 气虚卫弱 | 心衰代偿期 |
盗汗(夜出) | 阴虚火旺 | 结核活动期 |
战汗(寒战) | 邪正剧争 | 脓毒症转归期 |
绝汗(如油) | 阴阳离决 | 临终前兆 |
无汗三因:寒闭(麻黄证)| 津枯(增液汤证)| 痰阻(导痰汤证)
3. 三问头身(定邪气位置)
症状组合 | 病机 | 经络定位 |
---|---|---|
头痛+项强 | 太阳受邪 | 足太阳膀胱经 |
偏头痛+目眩 | 少阳风火 | 足少阳胆经 |
头顶痛+呕吐 | 厥阴寒逆 | 足厥阴肝经 |
身重+脘痞 | 太阴湿困 | 足太阴脾经 |
身痛鉴别:游走性→风痹(防风汤)
固定刺痛→血瘀(身痛逐瘀汤)
4. 四问便(析脏腑传化)
二便危候:小便闭+呕吐→关格(大黄附子汤灌肠)
下利完谷+肢冷→脾肾阳绝(附子理中急固)
5. 五问饮食(判胃气存亡)
饮食状态 | 病机 | 预后意义 |
---|---|---|
饥不欲食 | 胃阴亏虚 | 萎缩性胃炎 |
食入即吐 | 噎膈反胃 | 食管癌/贲门失弛缓 |
嗜食异物 | 虫积疳证 | 小儿寄生虫病 |
厌食油腻 | 肝胆湿热 | 急性肝炎 |
口渴真伪辨:渴喜冷饮→实热(白虎证)
渴喜热饮→痰饮(苓桂术甘证)
6. 六问胸(察宗气运转)
胸症特点 | 病机 | 急救方案 |
---|---|---|
胸痛彻背 | 胸痹心痛 | 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 |
胸闷如窒 | 痰浊壅肺 | 苏合香丸鼻饲 |
胸胁支满 | 悬饮内停 | 十枣汤控涎 |
心悸怔忡 | 水气凌心 | 真武汤温化 |
现代对应:胸痛彻背≈心绞痛|胸闷如窒≈COPD急性发作
7. 七问聋(究少阴枢机)
耳聋类型 | 病机 | 特色疗法 |
---|---|---|
暴聋耳鸣 | 少阳风火 | 针刺风池+翳风 |
渐聋如塞 | 肾精亏虚 | 耳聋左慈丸+骨碎补 |
聋伴眩晕 | 痰蒙清窍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战伤致聋 | 瘀阻耳络 | 通窍活血汤+王不留行 |
危候提示:少阴病耳聋→心肾阳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8. 八问渴(辨津液输布)
渴饮特征 | 病机 | 方药 |
---|---|---|
大渴引饮 | 阳明热盛 | 白虎加人参汤 |
渴不多饮 | 湿热内蕴 | 三仁汤 |
渴喜热饮 | 阳虚津不上承 | 附子汤+葛根 |
口燥不欲饮 | 瘀血内停 | 血府逐瘀汤 |
现代延伸:糖尿病渴饮≠阳明热盛→属脾瘅(玉液汤证)
9. 九问旧病(溯疾病源流)
问诊四阶法:
病史溯源:结核/肝炎/手术史
用药档案:激素/抗凝药使用史
过敏警戒:青霉素/磺胺类过敏
家族图谱:高血压/肿瘤遗传史
经典案例:水肿患者有磺胺过敏史→禁用**(交叉过敏)
10. 十问因(析七情劳伤)
情志病因 | 靶脏损伤 | 调治方案 |
---|---|---|
郁怒伤肝 | 胁痛脉弦 | 逍遥散+川楝子 |
忧思伤脾 | 纳呆腹胀 | 归脾汤+焦三仙 |
惊恐伤肾 | 遗精颤栗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喜乐伤心 | 神恍多言 | 甘麦大枣汤+黄连 |
劳伤辨识:房劳→腰酸膝软(左归丸)| 劳神→健忘失眠(天王补心丹)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问证说》
属性:问证是医家第一要事,李士材三书言之详矣,兹集隘不能多登,止取张景岳“十问”而
问诊实战三诀
抓主症链条
胸痛+冷汗+向左臂放射→真心痛(急性心梗)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脑髓病(颅高压)
重症状时序
先寒热后咳喘→外感传肺(麻杏石甘证)
先腹痛后便血→肠络损伤(槐花散证)
察禁忌红线
孕妇禁问通经破血药史
肝病禁问酒量(触发抵触)
景岳心法真谛:
十问非机械清单,当如老吏断案:
寒热为纲(定阴阳)
二便为镜(照腑脏)
旧因为钥(解伏邪)
得此三昧,则问诊可通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