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0 13:09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切脉说》
11
康华中医
陈修园在《切脉说》中提纲挈领地指出脉诊需以《内经》为宗,兼采仲景精华,并对王叔和脉学持审慎态度。以下结合经典与现代临床,精析其脉学要义:
脉学三大经典源流辨
经典 | 脉学特点 | 临床价值 | 注意要点 |
---|---|---|---|
《内经》 | 脉象与天地阴阳相应 | 奠定整体脉法根基 | 需结合运气学说解读 |
《伤寒论》 | 脉证合参定六经传变 | 指导外感病诊疗 | 散见条文需系统归纳 |
《金匮要略》 | 脉象揭示杂病病机 | 内伤杂病脉法指南 | 重视脉症相反的特殊情况 |
叔和增补脉篇 | 系统化24脉 | 初学入门阶梯 | 需与仲景原文互参防误读 |
陈氏警示:叔和所增"平脉辨脉篇"瑕瑜参半,如"趺阳脉"诊法虽精,但部分脉象描述过于机械。
时行脉法四纲(易用而不悖经旨)
1. 脉位深浅三焦辨
取脉压力 | 对应病位 | 经典脉象 | 现代对应 |
---|---|---|---|
浮取(轻按) | 上焦 | 浮数主表热 | 上呼吸道感染 |
中取(中按) | 中焦 | 滑数主食积 | 急性胃炎 |
沉取(重按) | 下焦 | 沉弦主痛症 | 泌尿系结石 |
操作要诀:三菽(轻)→ 六菽(中)→ 十二菽(重)逐层探查,仿《难经》五脏分候法。
2. 脉体形状主病速判
脉形 | 主病 | 方证对应 | 危候预警 |
---|---|---|---|
弦紧 | 寒凝气滞 | 当归四逆汤证 | 弦劲如刃→肝风内动 |
滑数 | 痰热壅盛 | 小陷胸汤证 | 滑如走珠+促→心衰前兆 |
涩滞 | 瘀血阻络 | 血府逐瘀汤证 | 涩如刮竹+结代→心梗 |
濡软 | 湿困脾阳 | 三仁汤证 | 濡细无力→肿瘤恶液质 |
3. 脉势盛衰定虚实
脉势 | 特征 | 虚实辨证 | 补泻原则 |
---|---|---|---|
来盛去衰 | 洪脉/钩脉 | 实热证(白虎汤证) | 泻热存阴 |
来衰去盛 | 弱脉/微脉 | 虚寒证(四逆汤证) | 温阳固脱 |
起伏如波 | 动脉 | 惊证(桂枝龙骨牡蛎汤证) | 镇惊安神 |
4. 脉率迟数析寒热
脉率 | 脉象组合 | 病机本质 | 真假寒热辨 |
---|---|---|---|
数+细 | 细数如丝 | 阴虚火旺 | 真热假寒(黄连阿胶汤证) |
迟+大 | 迟大空虚 | 阳虚浮越 | 真寒假热(通脉四逆汤证) |
数+沉 | 沉数有力 | 郁火内伏 | 火郁发之(升降散证) |
《脉要精微论》临床心法(陈修园核心传授)
脉象时空四维诊法
危候识别:"形气相失"(形盛脉微/形瘦脉洪)→ 阴阳离决先兆
脉症顺逆三定律
新病脉实为顺:青年肺炎见滑数脉→ 正气抗邪
久病脉虚为顺:肿瘤晚期见弱脉→ 气阴未竭
脉症相反必究:高热反见沉微脉→ 阴盛格阳(通脉四逆汤急用)
现代脉诊创新应用
经典脉象 | 现代设备印证 | 临床价值 |
---|---|---|
弦脉 | 脉搏波传导速度>12m/s | 动脉硬化早期筛查 |
涩脉 | 脉搏图上升支锯齿波 | 冠心病无创诊断 |
结脉 | RR间期变异>120ms | 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
疾脉 | 心率>140次/分伴振幅降低 | 心衰失代偿预警 |
陈修园启示:
守正:寸关尺分候脏腑不可废(如左寸沉弱≈冠心病)
创新:结合脉图仪量化弦滑度(如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弦脉积分≥7分)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切脉说》
属性:诊脉必以《内经》为主,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言脉,见散于各章节之中者,字字精切。至于《伤寒论》中平脉,辨脉二篇则又为叔和所增,亦瑕瑜参半耳。兹先以时行而不悖于古者,举其大要,使人乐从其易。后录《内经·脉要精微论》一节,而详注之,俾学人无忽于所易,无惮于所难。
脉诊避误三要
时差校正:
晨脉偏沉(勿误为少阴病)
餐后脉滑(勿误为痰热)
体质甄别:
六阴脉(常沉细)→ 勿作虚证
六阳脉(常洪大)→ 勿作实证
技术纠偏:
反关脉(桡动脉变异)→ 改诊跌阳脉
缠脉(女性束腕过紧)→ 松袖复测
结语:
陈修园"使乐从其易"之旨,在于以 "位体势率"四纲 统摄脉象,辅以《脉要精微论》时空维度,构建出"易知难精"的脉学体系。学者当先掌握弦滑迟数等主病脉,再精研"形气相得"之微义,方能临证不惑。
#医学实在易#
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