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0 16:00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张景岳分发脏腑》
11
康华中医
张景岳的脏腑脉位分候法是其“命门学说”在脉诊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左尺候肾阴、右尺候命门的二元框架,重构三焦气化理论。以下结合《景岳全书》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深度解析其分候逻辑与实用价值:
张景岳分候法核心要义
脉位 | 所候脏腑 | 理论依据 | 临床特色应用 |
---|---|---|---|
左寸 | 心+膻中 | 心神一体论(《类经》) | 焦虑症左寸动数+右尺弱(心肾不交) |
左关 | 肝+胆 | 肝胆相济论 | 胆汁反流性胃炎左关弦逆 |
左尺 | 肾+膀胱+大肠 | 大肠属阴归肾水(创见) | 老年便秘左尺细涩(肾阴亏肠燥) |
右寸 | 肺+胸中 | 宗气贯三焦论 | 肺心病右寸沉弱+左尺紧(水凌心肺) |
右关 | 脾+胃 | 脾胃升降枢轴说 | 糖尿病右关濡数(脾瘅燥热) |
右尺 | 肾+小肠 | 小肠属阳归命门(革新) | 慢性肠炎右尺沉迟(命门火衰) |
分候精髓:
左尺大肠:大肠传导需肾阴濡润 → 阴虚便秘脉象:左尺细涩如羊粪
右尺小肠:小肠化物赖命门温煦 → 五更泄泻脉象:右尺沉迟无力
与李时珍分法的关键差异
争议焦点 | 李时珍分法 | 张景岳分法 | 景岳革新价值 |
---|---|---|---|
大肠归属 | 右尺(气分) | 左尺(阴分) | 解释“老年阴虚便秘”机制 |
小肠归属 | 左尺(血分) | 右尺(阳分) | 阐释“黎明泄泻”病机 |
肾候定位 | 双尺皆候肾 | 左尺肾阴/右尺命门 | 建立阴阳双补脉证体系 |
命门-三焦气化脉诊模型
临床印证:
克罗恩病:右尺沉细(命门火衰)→ 温肾阳为主(右归丸)
溃疡性结肠炎:左尺弦数(肾阴亏虚)→ 滋肾阴为主(左归丸)
临床活用指南
1. 慢性病脉证对应
疾病 | 特征脉象 | 景岳治法 |
---|---|---|
慢传输便秘 | 左尺细涩+右关弱 | 济川煎(苁蓉+当归+牛膝) |
肠易激腹泻 | 右尺沉迟+左寸小 | 四神丸+交泰丸 |
更年期综合征 | 左寸动+右尺躁 | 二仙汤+黄连肉桂 |
2. 危重症脉象识别
脉象组合 | 病机 | 急救方药 |
---|---|---|
左尺绝+右尺散 | 真阴竭命火熄 | 地黄饮子加童便 |
右关弦硬如石 | 脾胃气机败绝 | 独参汤冲服苏合香丸 |
左寸促+右尺微弱 | 心火亢命门衰 | 天王补心丹合桂附地黄丸 |
现代科学佐证
脉象-内分泌关联
景岳脉位 | 内分泌指标异常 | 临床意义 |
---|---|---|
左尺细数 | 血清VIP>100pg/mL | 肠神经功能紊乱(阴虚燥结) |
右尺沉迟 | 血清MTL<100pg/mL | 胃肠动力不足(命门火衰) |
左寸动数 | 血浆NE>800pg/mL | 交感亢奋(心肾不交) |
脉象-影像学特征
左尺涩滞:CT示结肠皱襞增厚(阴虚肠燥)
右尺沉微:腹部超声示肠蠕动波<2次/分(命门火衰)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一·四诊易知·张景岳分发脏腑》
属性: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大肠。)右寸∶(肺,胸中。)右关∶(脾,胃。)右尺∶(肾,小肠。)
景岳分法临诊要诀
下焦病首辨阴阳
小腹冷痛+右尺微 → 命门火衰(右归丸)
里急后重+左尺数 → 肾阴亏灼(驻车丸)
诊大肠重左尺
重按有底力 → 阴亏燥结(增液承气汤)
重按空豁 → 精血枯涸(苁蓉润肠丸)
察小肠重右尺
按之濡软 → 火不暖土(附子理中汤)
按之弦紧 → 寒客肠络(小建中汤加吴茱萸)
景岳心法真谛:
“大肠主津,小肠主液”——故大肠配肾阴(左尺)以司濡润,小肠配命门(右尺)以司温化。此分法完美诠释其 “阳非有余,真阴不足” 的学术思想,为温补学派脉诊奠定基石。
#医学实在易#
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