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段关于鹤膝风的论述,出自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卷二·运气易知》的痹证篇章,是其对膝痹重症的专病辨治。以下结合原文提炼核心要点,并解析其理法方药:
一、鹤膝风的核心病机
“风、寒、湿三气合痹于膝”
典型体征:胫骨细瘦 + 膝关节肿大(形如鹤膝)
病位归属:足三阴经(肝脾肾)所过,但邪气“皆自外来” → 故陈氏仍将其列于表证
二、分阶段论治方案
(一)初起期(实证为主)
治法:温散寒湿 + 化痰通络
外敷方:
白芥子末 + 姜葱汁调涂膝部
→ 敷至患处起水泡,待泡干脱皮即愈(发泡疗法引邪外出)作用机制:
白芥子辛温透皮,化痰散结;姜葱汁助其温通之力,使寒湿从表而解。
(二)虚弱期(本虚标实)
治法:补气血 + 温肾阳 + 祛风湿
内服方:
十全大补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附子(温肾助阳)
防风、独活(祛风除湿)
牛膝、杜仲(引药下行,强筋壮骨)
配伍深意:
以十全大补固气血之本,附子振奋元阳,防风独活祛外邪,牛膝杜仲专治膝痹。
三、关联痹证的整体治疗观
陈修园强调鹤膝风可“借用痹症、历节风方法”:
寒湿重者 → 五积散(温通散寒)
湿热化毒者 → 葛根+忍冬藤+淫羊藿方(清润通络)
血虚不荣者 → 黄芪五物汤(益气通痹)
四、外治法的科学内涵
疗法 | 操作要点 | 现代解释 |
---|---|---|
白芥子发泡 | 敷至局部起泡、脱皮 | 刺激皮肤免疫,促进炎症吸收 |
药熨法 | 天麻+半夏+细辛蒸热熨膝 | 改善局部循环,缓解关节僵硬 |
熏洗方 | 浮萍+豨莶草+蛇床子煎洗 | 抗炎镇痛,减轻肿胀 |
临床验证:白芥子外敷可显著降低膝骨关节炎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中医外治杂志》2021)
五、陈氏学术特色与临床启示
三阴经定位,治从温补:
膝为筋之府,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 → 故用十全大补汤补三阴,附子温肾阳。发泡疗法的创新应用:
突破传统内治局限,以“外邪出表”思路导邪外出。鉴别诊断要点:
鹤膝风 vs 历节风:前者膝肿胫细,后者多关节游走痛;
鹤膝风 vs 尪痹(类风湿):后者伴晨僵、关节畸形。
六、现代拓展应用
(一)急性发作期
内服: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忍冬藤30g
外敷:白芥子10g + 芒硝30g(消肿止痛)
(二)慢性僵直期
内服:十全大补汤 + 鹿角胶10g(烊化)
艾灸:犊鼻穴(膝眼)、鹤顶穴(经外奇穴)
(三)手术指征
关节变形严重者 → 需关节置换,术后用黄芪五物汤促进康复。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二·运气易知·痹诗》
属性:闭(痹者,闭也)而为痛痹斯名,五积(散)温通(通则不痛)古法程,二术二陈祛湿外,黄芪五物汤妙而精。
鹤膝风者,胫细而膝肿是也。为风、寒、湿三气合痹于膝而成。宜借用痹症,历节风方法。如初起用白芥子研末,以姜、葱汁调涂,一伏时患处起泡,泡干起皮自愈。虚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防风、牛膝、杜仲、独活主之。此证属于三阴,三阳虽曰主内,而风、寒、湿皆自外来,故列于表症。
总结:鹤膝风诊疗框架
陈修园此篇虽简,却示人内外合治、分期论治之大法,其白芥子发泡疗法尤为独到,至今仍是外治膝痹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