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为《医学实在易·卷二·运气易知》中脚气诗与暑证论述的解析,结合陈修园学术思想提炼核心要点:
一、脚气病(香港脚)辨治
(一)病机溯源
“寒暑风湿之气本乎天,入乎地,人足履之受其毒”
湿毒从足入,循经上攻(脾肝肾经从足走腹)→ 重者可攻心致死
病位归表:因“形肿在外”,故列表证
(二)分型论治
证型 | 症状特点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湿脚气 | 两脚肿大、溃烂流滋水 | 祛湿解毒,宣壅降浊 | 鸡鸣散(槟榔、陈皮、木瓜等) |
干脚气 | 胫不肿,顽麻挛急 | 养血润燥+清利湿热 | 四物汤加味: - 热证:加黄柏、知母、茵陈 - 寒证:加干姜、附子、肉桂 |
危重症 | 上气喘急、小腹不仁(攻心) | 温肾化气,防心衰 | 肾气丸(温阳利水) |
陈氏警句:“二症俱名壅疾,不可骤补” —— 脚气属湿浊壅滞,忌蛮补助邪!
二、暑证辨治
(一)轻症:伤暑(暑热在气分)
症状 | 口渴、心烦、尿赤、身热、脉洪虚 |
---|---|
病机 | 暑热郁蒸,气阴两伤 |
治法 | 清暑利尿,导热下行 |
主方 | 六一散(滑石:甘草=6:1) |
无汗夹表 | 香苏饮(香附、苏叶、陈皮)发汗透邪 |
(二)重症:中暑(暑燔阳明)
分型 | 症状 | 治法 | 主方 |
---|---|---|---|
气阴两伤 | 大渴、大汗、脉洪大 | 清热益气生津 | 白虎加人参汤 |
暑湿郁闭 | 汗出身热+两足冷(湿遏阳气) | 清暑化湿 | 白虎加苍术汤 |
神昏吐泻 | 昏闷不醒+伏暑停食 | 开窍降逆止泻 | 姜汁调茯苓甘草半夏末(急救方) |
(三)暑月变证
证型 | 病机 | 治法 | 方药 |
---|---|---|---|
寒中太阴 | 贪凉伤中,吐泻清稀 | 温中散寒 | 理中汤(十之六七) |
阳衰危候 | 吐泻肢冷,脉微欲绝 | 回阳救逆 | 通脉四逆汤 |
湿渴并见 | 吐泻而渴,小便不利 | 化气利水 | 五苓散 |
三、核心经义与陈氏发挥
(一)《内经》论暑
“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刺志论》)→ 解释暑必耗气
“因于暑,汗,烦则喘满”(《生气通天论》)→ 阐发中暑症状
(二)仲景要旨
“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 奠定白虎加人参汤证脉象基础
(三)陈修园革新
暑必挟湿:
足冷用白虎加苍术 → 比单用白虎更契合临床
急救创新:
半夏末+姜汁调服 → 开窍降逆防脱(现代用于中暑呕吐)
洞察伏阴:
“暑月伏阴在内,吐泻多用理中”
指出暑月贪凉可致寒中,非纯用清暑(纠时弊)
四、现代临床启示
(一)脚气病
类型 | 对应现代病 | 治疗方案 |
---|---|---|
湿脚气 | 淋巴水肿+丹毒 | 鸡鸣散+马鞭草30g(抗链球菌) |
干脚气 | 周围神经病变 | 四物汤加味+甲钴胺(营养神经) |
攻心脚气 | 脚气性心脏病 | 肾气丸+硫胺素(维生素B1) |
(二)暑证急救
神昏吐泻:半夏姜汁方 → 现代可用藿香正气水+针刺人中
高热足冷:白虎加苍术汤 → 适用于中暑并发循环障碍
(三)误区警示
脚气忌补:
肿胀期误用黄芪、熟地 → 加重湿壅暑证辨寒热:
吐泻清稀不可见“渴”即投白虎 → 当先辨是否真热假寒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二·运气易知·鹤膝风诗、脚气诗》
属性:膝头独大鹤同形,三气(风、寒、湿)温因脚部停,五积服完白芥敷,十全(大补汤)加味妙温经。
香港脚之源,考之《经》曰∶“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寒暑风湿之气虽本乎天,而皆入乎地,而人之足履之所以往往受其毒也。”如从足起,渐入小腹,甚乃上攻心胸,若不急治,遂至杀人,盖以五脏经络,脾与肝肾,皆从足指上走腹中故也。然其证则有干、湿之不同∶湿香港脚者,两脚肿大,或下注生疮,浸淫滋水,宜鸡鸣散;干香港脚者,两胫不肿,或顽麻,或挛急,或纵缓为血虚,而兼湿热,宜四物汤加牛膝、独活、苍术、泽泻,热者加黄柏、知母、茵陈。寒者加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之类。二症俱名壅疾,不可骤补。若上气喘急,及上小腹不仁,恐攻心不救,《金匮》用肾气丸。此症因形肿在外,故列于表症。
<目录>卷二\运气易知
<篇名>脚气诗
属性:脚肿原因湿气来,鸡鸣散剂勿徘徊,(干香港脚症,不肿而顽麻拘急)宜四物加苍泽,肾气丸平逆上灾。
暑症口渴,心烦,溺赤,身热,脉洪而虚,轻者为伤暑,以六一散荡涤热气,从小便而泄。若暑热闭郁而无汗,必用香苏饮,发越阳气,彻上彻下,解表兼利小便而愈。重者名为中暑,大渴大汗,宜白虎汤加人参主之。或汗出身热,而两足冷者,是暑而挟湿,宜白虎加苍术汤主之。若中暑昏闷不醒,并伏暑停食吐泻,宜半夏四钱,茯苓、甘草各二钱,研末,入生姜汁少许,开水调灌之。后夏月贪凉,多伤寒之病,宜用伤寒法治之,且暑月伏阴在内,吐泻证可用理中汤者,十之六、七,甚者必用通脉四逆汤,若吐泻而渴,宜五苓散。
(经义)《刺志论》曰∶“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仲景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五、陈氏方药现代化裁
原方 | 现代拓展应用 | 加减要点 |
---|---|---|
鸡鸣散 | 下肢淋巴回流障碍(象皮腿) | 加桂枝10g、水蛭3g通络 |
六一散 | 小儿夏季热(口渴低热) | 加青蒿15g、白薇10g退蒸 |
姜汁半夏方 | 急性胃肠炎(暑湿型) | 兑服保济丸增效 |
理中汤 | 空调病(腹痛腹泻) | 加藿香10g、砂仁6g化湿 |
陈修园未言之秘:
其治脚气攻心用肾气丸,暗合现代“维生素B1缺乏致心衰”机理——附桂助阳化气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此篇彰显陈氏“立足经典,活用经方”的学术特色,其脚气分干湿、暑证重辨寒热之法,至今指导临床急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