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卷三·里证》中关于腰痛的辨治,浓缩于一首精炼的《腰痛诗》,其核心在于分型论治,强调病因病机与方药对应:
腰痛诗解析
原文:
腰痛外邪五积宜,内虚六味(汤)八味(汤)化裁之,若还瘀血寻鹿角,肾着(病)沉沉不转移。
一、分型论治
证型 | 病机特点 | 治法 | 主方 |
---|---|---|---|
外感腰痛 | 寒湿、风湿等外邪痹阻经络 | 散寒祛湿通络 | 五积散 |
内虚腰痛 | 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 | 滋阴/温肾填精 | 六味地黄汤(阴虚) 八味肾气丸(阳虚) |
瘀血腰痛 | 跌仆损伤,瘀血阻滞腰部 | 活血化瘀通络 | 鹿角(霜/胶)为主药 |
肾着腰痛 | 寒湿困脾,腰部冷重如坐水中 | 温脾化湿 | 肾着汤(甘姜苓术汤) |
二、关键方解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白芷、干姜、苍术、陈皮、厚朴等。
功效:解表散寒,祛湿活血,通治寒、湿、气、血、痰五积。
适用:外感寒湿腰痛,伴恶寒、身痛、苔白腻。
六味地黄汤/八味肾气丸
阴虚(腰酸软、口干舌红):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
阳虚(腰冷痛、畏寒肢冷):八味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鹿角类方药
鹿角胶/霜:温肾壮阳,活血散瘀,专治瘀血腰痛。
代表方:可配伍当归、川芎、牛膝(如《医林改错》身痛逐瘀汤)。
肾着汤(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功效:温脾散寒,除湿止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如带五千钱”,阴雨天加重(沉沉不转移)。
三、经典理论溯源
《金匮要略》: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证治准绳》:
瘀血腰痛“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宜活血化瘀。《景岳全书》:
“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强调肾虚为本。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三·里证·腰痛诗》
<目录>卷三\里证
<篇名>腰痛诗
属性:腰痛外邪五积宜,内虚六味(汤,八味汤)化裁之,若还瘀血寻鹿角,肾着(病,即用肾着汤沉沉不转移。
四、临床要点总结
外感腰痛:病程短,痛势急,需散邪为先。
内虚腰痛:病程久,反复发作,当补肾固本(阴虚忌温燥,阳虚忌寒凉)。
瘀血腰痛:必有外伤史或刺痛拒按,活血兼补肾(“寻鹿角”寓通补兼施)。
肾着腰痛:寒湿困脾非肾病,切勿温肾,当暖土胜湿(肾着汤名“着”不“著肾”)。
按:陈修园此诗以20字概括腰痛四大证型,融《金匮》《景岳》之旨,示人“审因论治”之要:外邪攻散,内虚滋补,瘀血通消,寒湿温化,至今仍是临床辨治腰痛的纲领。
本回答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