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3 10:27
《医学实在易·卷三·里证·谷劳诗》
11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卷三·里证》中的《谷劳诗》以四句精炼概括了谷劳病的核心病机、症状与治法,结合前文论述,系统解析如下:
《谷劳诗》解析
原文:
谷劳食已即贪眠,责在胃虚气不前,《肘后》椒姜大麦研,沉香汤取善盘旋。
一、病机与症状
关键词 | 解析 |
---|---|
食已即贪眠 | 进食后倦怠嗜睡(谷气壅滞,清阳不升) |
胃虚气不前 | 核心病机:胃气虚馁,中焦气滞,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
怠惰肢体烦重 | 补充症状(见前文):身重懒动、腹满善饥却不欲食 |
二、治法与方药
《肘后》方(急治标)
组成:
大麦芽一升(消食化滞)
川椒一两(温中散寒)
干姜三两(振奋脾阳)用法:炒干研末,每服3g(方寸匕),日三服。
方义:
大麦芽:消谷食之积,解脾胃之困;
川椒+干姜:温中焦,散阴寒,复脾胃升降之机。
沉香汤(调本善后)
组成(据《金匮翼》化裁):
沉香(行气降逆)
白术、茯苓(健脾利湿)
半夏、陈皮(化痰和胃)
枳壳、木香(理气消胀)功效:
善盘旋:喻其斡旋中焦气机,恢复脾胃升降(清气升则神醒,浊气降则纳开)。
三、经典理论溯源
《金匮翼》论谷劳:
“饥饱失节,胃气壅滞,谷气不化,令人肢体沉重,默默欲卧。”
《肘后方》治则:
以辛温(椒、姜)助阳化谷,消导(麦芽)解积滞,直击“胃虚气滞”病根。
四、临床要点
证候特点 | 推荐方药 | 作用层次 |
---|---|---|
食后困倦明显 | 《肘后》椒姜麦芽方 | 急消谷滞,温中醒脾 |
腹胀呕恶为主 | 沉香汤 | 行气降浊,调畅中焦 |
久病脾虚甚者 | 沉香汤合六君子汤 | 补虚行滞兼顾 |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三·里证·谷劳诗》
<目录>卷三\里证
<篇名>谷劳诗
属性:谷劳食已即贪眠,责在胃虚气不前,《肘后》椒姜大麦研,沉香汤取善盘旋。
五、陈修园学术思想体现
重经典:直引《肘后方》《金匮翼》,承袭古法。
明病机:以“胃虚气不前”五字点明谷劳本质(非纯实非纯虚)。
简方药:椒姜麦芽方仅三味,沉香汤名示治法(降气为要)。
按:此诗提示临床见“餐后嗜睡+腹胀纳呆”者,当思谷劳之证,法宜消补兼施、温通并行,莫囿于单纯补脾或消导。
#医学实在易#
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