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下血久不止用断红丸诗》深度解析
一、原文核心
断红丸诗:
任(脉)冲(脉)血海督(脉)司权,专取奇经得秘传,续断三钱同侧柏,鹿茸一具断红丸。
方药组成:
侧柏叶(炒香)三钱
续断(酒炒)三钱
鹿茸(酥炙)一具
阿胶(醋煮为丸)
服法:每服40-50丸,乌梅汤或人参汤送下。
二、方义解析
1. 病机与治则
病证:下血久不止(如崩漏、便血、痔血等慢性出血)。
核心病机:
奇经亏损:任脉(主血海)、冲脉(为血海)、督脉(总督阳气)失调,固摄无权。
精血耗伤:久病及肾,阳虚不摄,阴血不守。
治法:
温补奇经:鹿茸、续断补督脉、固冲任。
收敛止血:侧柏叶、阿胶凉血止血兼养阴。
气血双调:人参汤(补气摄血)或乌梅汤(酸收敛血)送服。
2. 药物配伍
药味 | 归经/功效 | 作用靶点 |
---|---|---|
鹿茸 | 督脉、肾经(壮阳益精) | 温补奇经,固摄血海 |
续断 | 肝、肾经(续筋接骨,止血) | 补肝肾,止崩漏,通血脉 |
侧柏叶 | 肺、肝、大肠经(凉血止血) | 清血热,收敛止血 |
阿胶 | 肺、肝、肾经(滋阴补血) | 养血止血,修复络脉 |
配伍特点:
鹿茸+续断:温阳固本,修复奇经(针对根本)。
侧柏叶+阿胶:止血治标,兼防温燥伤阴(针对标症)。
乌梅/人参汤送服:增强收敛或补气之力,灵活调护。
三、奇经理论依据
任冲督脉与血证:
任脉:主胞胎,为“阴脉之海”,血虚不固则崩漏。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不摄则下血。
督脉:总督阳气,阳虚则血失温摄。
鹿茸专入奇经,从督脉升阳,助任冲固血,体现“久病入奇经”思想。
《内经》支持: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陈修园引申为“下血久不止责之奇经”。
四、临床应用
1. 适应症
妇科:崩漏日久(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下血不止。
内科:便血、痔血(如慢性肠风下血)。
特点:血色淡红或暗红,伴畏寒、腰酸、脉沉弱。
2. 加减法
气虚明显:加人参、黄芪(增强补气摄血)。
血虚甚:加当归、熟地(协同阿胶养血)。
虚热:加生地、地骨皮(制鹿茸温性)。
3. 现代对应
疾病:子宫内膜病变、肠息肉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期)。
药理:
鹿茸(促造血)、侧柏叶(收缩血管)、阿胶(提升血小板)。
五、对比其他止血方
方剂 | 病机 | 组方特点 | 适用证 |
---|---|---|---|
断红丸 | 奇经阳虚,血失固摄 | 鹿茸+续断温奇经,侧柏+阿胶止血 | 久病虚寒性出血 |
黄土汤 | 脾阳虚,血不归经 | 灶心土+白术温脾,黄芩制燥 | 便血、吐血(中焦虚寒) |
固经丸 | 阴虚血热,迫血妄行 | 黄柏+白芍清热,龟板养阴 | 崩漏色鲜红(血热证) |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三·伤寒条·下血久不止用断红丸诗》
<目录>卷四\伤寒条
<篇名>下血久不止用断红丸诗
属性:任(脉)冲(脉)血海督(脉)司权,专取奇经得秘传,续断三钱同侧柏,鹿茸一具断红丸(侧柏叶炒香,续断酒炒各三钱,各鹿茸一具酥炙,醋煮阿胶为丸,每服四、五十丸,乌梅汤、人参汤任下。鹿茸有血,任冲之血最盛,从督而布护也。此为下血久不止症,深一层以用药。
六、总结
学术价值:
陈修园从奇经论治慢性出血,补充了常规脏腑辨证的不足。
鹿茸与侧柏叶寒温并用,体现“温阳不助火,止血不留瘀”的配伍智慧。
临证要点:
必见虚寒象:久病、畏寒、脉弱,方可用鹿茸。
防温燥伤阴:阿胶、乌梅汤反佐,避免动血。
按:此方为“下血久不止”的深层次治法,示人“奇经用药”之妙,对现代疑难血证辨治仍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