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吞酸诗》解析与临床应用
吞酸诗原文:
吞酸连理(汤)左金丸,平胃(散小)柴胡(汤)亦可安,
寒热补消灵变用,病机指示属于肝。
解析:
吞酸(胃酸上逆、反酸、烧心)的病机主要与肝胃不和相关,治疗需辨寒热虚实,灵活运用疏肝、和胃、温中、清热等法。
一、吞酸的核心病机
肝气犯胃(核心病机):
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逆,酸水上泛。
治疗原则:疏肝和胃,降逆制酸。
脾胃虚弱(寒证):
脾虚不运,胃寒不降,胃酸上泛。
治疗原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胃热郁火(热证):
肝郁化火,或饮食辛辣,胃热上冲,灼伤食道。
治疗原则:清热泻火,降逆制酸。
二、主方解析
证型 | 主方 | 组成 | 适用症状 |
---|---|---|---|
肝胃郁热 | 左金丸 | 黄连6:1吴茱萸 | 烧心、口苦、舌红苔黄 |
脾胃虚寒 | 连理汤(理中汤+黄连) | 人参、白术、干姜、黄连、甘草 | 胃寒反酸,遇冷加重 |
肝胃不和 | 小柴胡汤 |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 | 胸胁胀满,嗳气反酸 |
湿滞胃脘 | 平胃散 |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 胃胀、苔白厚腻 |
三、加减运用
肝郁明显(胁痛、嗳气):
加柴胡、香附、郁金(增强疏肝)。
胃热较重(烧灼感、口干):
加黄芩、栀子、蒲公英(清胃火)。
胃寒明显(喜温怕冷):
加干姜、高良姜、砂仁(温胃散寒)。
痰湿阻滞(泛酸黏腻):
加半夏、茯苓、竹茹(化痰降逆)。
四、现代临床扩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肝胃郁热型(左金丸+柴胡疏肝散)。
脾胃虚寒型(连理汤+香砂六君子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小柴胡汤+平胃散)。
慢性胃炎:
胃热型(左金丸+黄连温胆汤)。
胃寒型(连理汤+黄芪建中汤)。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三·伤寒条·吞酸诗》
<目录>卷四\伤寒条
<篇名>吞酸诗
属性:吞酸连理(汤)左金丸,平胃(散小)柴胡(汤)亦可安,寒热补消灵变用,病机指示属于肝。
吞酸病多属于肝,宜以左金丸,连理汤加陈半为主方,小柴胡汤,平胃散佐之。
五、总结
吞酸病位在胃,病机在肝,治疗需疏肝和胃,兼顾寒热虚实。
左金丸(肝热)、连理汤(脾虚寒热错杂)、小柴胡汤(肝胃不和)、平胃散(湿滞)为四大基础方。
临床灵活加减,如兼痰湿加二陈汤,兼气滞加香附、佛手等。
提示:若长期反酸,需结合胃镜检查,排除溃疡、食管炎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