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伤酒诗》系统解析
一、伤酒证核心病机
定义:因饮酒过度,酒毒内蕴,湿热壅滞。
关键症状:
轻症:呕逆、心烦、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重症:小便不利、面目发黄(酒毒伤肝)、甚至“烂肠”(胃肠黏膜损伤)。
二、分型论治
1. 常规治法(解酲汤法)
主方:葛花解酲汤(李东垣方)。
组成:葛花、砂仁、白蔻仁、茯苓、猪苓、泽泻等。
作用:发汗解表+利尿化湿,使酒毒从汗、尿分消。
适用:酒醉初起,胸闷呕逆。
2. 急救外治法(《千金》渍法)
方法:
将患者浸入冷水中(容器需大),冷则更换,至酒毒消散。
夏季尤宜:冷水渍体可降体温、促代谢。
原理:物理降温+促进酒精挥发(类似现代酒精擦浴)。
3. 食疗与单方
方名 | 组成与用法 | 作用 |
---|---|---|
茅根汁 | 鲜白茅根绞汁饮 | 清热利尿,凉血护胃 |
葛根汁 | 生葛根捣汁服 | 解酒毒,生津止呕 |
粳米汤 | 粳米1升+水5升煮烂,滤汁频饮 | 护胃黏膜,补充电解质 |
4. 进阶方剂(五苓散变法)
《张氏医通》方:五苓散去桂枝,加黄柏、黄连、葛根。
调整思路:
去桂枝:避其辛温助热。
加黄柏、黄连:清下焦湿热。
加葛根:升清解酒毒。
优势:从膀胱分消酒湿(利尿为主),适合小便不利者。
三、经典理论溯源
《千金要方》:
首创“冷水渍法”急救醉酒,强调防“烂肠”(胃肠出血)。
《脾胃论》:
葛花解酲汤体现“分消走泄”法(汗、尿、吐三途)。
《张氏医通》:
五苓散变法示人“去性存用”(去桂留苓、泽,加清热药)。
四、现代临床启示
对应病症:
急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胃炎、肝炎早期。
中西医结合:
古法“渍法”≈现代补液+维生素B1。
茅根汁≈利尿护肝(含钾离子)。
禁忌注意:
重症酒精中毒(昏迷、呼吸抑制)需现代医学抢救。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四·实证·伤酒诗》
<目录>卷四\实证
<篇名>伤酒诗
属性:解酲(汤)治酒本从时,须识《千金》渍法奇,葛汁茅根粳米汁,五苓去桂各相宜。
伤酒病,呕逆心烦,胸胀不食,小便不利,方书用葛花解酲汤取微汗而愈。《千金》云∶大醉恐致烂肠,作汤着大器中渍之,冷复易之,酒自消,夏月亦佳。或绞茅根汁饮之,或捣生葛汁,或粳米一升,饮之水五升,煮烂,滤去滓饮之。《张氏医通》用五苓散去桂加黄柏、黄连、葛根,从膀胱以化之,法颇超。
五、临床要点总结
分层治疗:
轻症:葛花解酲汤微汗+利尿。
中症:茅根汁/葛根汁+五苓散变法。
危症:冷水渍法+急诊支持。
护胃关键:
粳米汤修复黏膜,防“烂肠”。
鉴别诊断:
伤酒呕逆≠伤寒呕吐(后者禁利尿发汗)。
按:陈修园集《千金》、东垣、张璐之法,构建了从解表到利尿、从内服到外治的伤酒救治体系,其“分消酒毒”思想对现代酒精相关疾病的中医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