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理中丸汤诗》深度解析
一、理中丸汤诗原文
阴阳平补理中汤,参草滋阴姜术阳,统主五虚中布达,循环血气效难量。
白话解:
理中汤(丸)通过人参、甘草滋阴,干姜、白术助阳,实现阴阳双补。其核心在于健运脾胃(中焦),使中气布达全身,调和五脏气血循环,功效深远难测。
二、理中丸方义解析
1. 药物配伍与功效
药物 | 性味归经 | 作用 | 对应阴阳 |
---|---|---|---|
人参 | 甘微苦,温,脾肺 | 大补元气,滋阴生津 | 阴(润) |
甘草 | 甘平,脾胃肺心 |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 阴(缓) |
干姜 | 辛热,脾胃肺肾 | 温中散寒,振奋脾阳 | 阳(燥) |
白术 | 苦甘温,脾胃 | 健脾燥湿,固护中州 | 阳(升) |
配伍特点:
人参+甘草:滋阴守中,补益脾肺之阴。
干姜+白术:温阳运脾,化湿散寒。
阴阳互济:柔润与温燥并用,补而不滞,温而不燥。
2. 主治病证
中焦虚寒:腹痛、腹泻、呕吐、食少。
五脏虚损(间接调理):
肺虚咳喘(土生金);
心虚脉弱(火土相生);
肝虚气滞(培土荣木);
肾虚泄泻(补火生土)。
三、“统主五虚中布达”的深层机理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理中汤通过健运脾胃,使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下滋肝肾,实现“五脏受中气之益”。
循环血气效难量:
中气充足则:
营卫调和(卫气源于脾胃,营血生于中焦);
气机升降有序(脾升胃降,肝肺气机得调)。
案例佐证:
《伤寒论》用理中丸治“霍乱吐利”(急性胃肠炎),现代亦用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均体现其“治中焦以溉四旁”之效。
四、理中丸的临床扩展应用
加减化裁:
虚寒重:加附子(附子理中汤)——增强温阳之力。
湿盛:加茯苓、苍术——健脾渗湿。
气滞:加木香、砂仁——行气和中。
剂型选择:
丸剂:慢性虚寒证,缓图治本。
汤剂:急性虚寒吐泻,速效救急。
五、现代研究与科学验证
药理作用:
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分泌,修复胃肠黏膜。
免疫调节: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抗病力。
适用疾病:
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化疗后胃肠反应等。
六、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证:
实热证(如舌红苔黄、便秘)禁用;
阴虚火旺(口干咽燥、潮热)慎用。
服药注意:
宜空腹温服,忌生冷油腻。
七、总结
理中丸(汤)是中医“补土派”核心方剂,通过“补中气以和阴阳”,实现五脏兼调。其组方精妙,阴阳并补,堪称“中焦如枢,以运四旁”的典范。
按:陈修园此诗揭示理中丸“平凡中见神奇”的特质,提示临床勿轻视基础方剂,脾胃健则百病消,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