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遗精诗》系统解析
遗精诗原文
有梦而遗封髓丹,若还无梦术莲飧。肝司疏泄邪休扰,心主纲维令必端。
温胆(汤加)茯神清得法,四君(子汤加)远志补斯安。
病如日久须加附(子),锁钥权归(于肾)岂畏寒。
一、遗精辨证总纲
分型标准:
有梦而遗(相火妄动)→ 实证(封髓丹)
无梦而遗(心肾两虚)→ 虚证(白术莲须丸)
病机核心:
肝主疏泄:调控精关开合
心主神明:主宰精液蓄泄
肾主封藏:久病必伤肾阳(需附子固摄)
二、分型论治详析
(一)有梦遗精(相火炽盛)
表现:梦交泄精、口干舌红、脉弦数
治法:清泻相火
主方:
封髓丹(《医宗金鉴》)
组成:黄柏30g、砂仁21g、甘草9g
方义:
黄柏泻肾火
砂仁醒脾防苦寒伤胃
甘草调和
加减:
兼心烦失眠→ 黄连清心饮(黄连、生地、当归、酸枣仁)
兼胁痛易怒→ 龙胆泻肝汤
(二)无梦遗精(心肾两虚)
表现:滑精频作、腰膝酸软、心悸健忘
治法:补益心肾
主方:
白术莲须丸(陈修园方)
组成:白术240g、莲须120g、菟丝子120g、五味子120g(蜜丸)
方义:
白术健脾摄精
莲须固涩止遗
菟丝子补肾
五味子敛心气
辅助方:
二加龙骨汤(调和阴阳)
四君子汤+远志/龙骨/牡蛎(补心摄精)
三、脏腑兼治要点
1. 从肝论治
病机:肝郁化火扰动精室
主方:
温胆汤+茯神/枣仁/莲须
半夏、陈皮化痰湿
竹茹清肝热
茯神、枣仁安神
2. 从心论治
病机:心神失守,精关不固
主方:
四君子汤+远志/龙骨/牡蛎
人参、白术补气
远志交通心肾
龙牡镇摄浮阳
3. 久病及肾
关键药:
附子(3-6g起):温肾阳,司"锁钥"之职
锁阳:替代虎骨(现代用法)
四、经典理论溯源
《内经》: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 强调肾的固摄功能
"心者生之本" → 心为精液蓄泄的最高调控中枢
丹溪心法:
"主闭藏者肾,主疏泄者肝" → 肝肾功能协调理论
五、现代应用拓展
疾病对应:
前列腺炎、性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
注意事项:
忌纯涩:早用金锁固精丸易留邪
慎苦寒:长期用黄柏需佐砂仁
重调心:认知行为疗法辅助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四·实证·遗精诗》
<目录>卷四\实证
<篇名>遗精诗
属性:有梦而遗封髓丹,若还无梦术莲飧。肝司疏泄邪休(忧),心主纲维令必端。温胆(汤加)茯神清得法,四君(子汤加)远志补斯安。病如日久须加附(子),锁钥权归(于肾)岂(是以热)去寒。
遗精宜分有梦无梦。有梦而遗为相火之炽,宜封髓丹;无梦而遗为心肾之虚,宜白术八两,莲须、菟丝子、五味子各四两,蜜丸,间服二加龙骨汤。然肝主疏泄,宜兼治肝,用温胆汤加人参、茯神、枣仁、莲须主之。精之蓄泄,皆听命于心,宜兼治心,用四君子汤加远志、龙骨、生牡蛎、莲须主之。如久泄不愈,必用附子以司北门之锁钥,时医未之知也。此证为肾脏之病,故列于虚证。
(经解)《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为泻。”《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六节气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长孙男心典)按∶此言五脏和而精足,自无梦遗、自遗之患。及夫妇交媾而泻之,则有子,故称之曰“能”。盖精虽藏之于肾,而阳之动与不动,精之泄与不泄,无非听命于心,推之“恐伤肾”而亦通于心。凡阳事不壮之人,临事时若存一“恐”不能举之心,即偶动而随
六、验案举隅
案例:大学生遗精(心肾不交型)
病史:考前压力大致无梦滑精,每周3-4次
处方:
白术莲须丸(改汤剂)
合甘麦大枣汤(缓急安神)
疗效:2周后减至1次/周
按:陈修园此诗构建了"心-肝-肾"三维调控模型,其"日久加附"的论点尤为精辟,对顽固性遗精的治疗具有突破性意义。临床需注意:初病清肝、久病温肾、始终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