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素衰》临床精要解析
一、体质特征与诊断要点
核心特征:
脉象短弱(<3部)
行为倾向:恶劳喜暖(能量代谢低下)
生理特点:元气亏虚,卫阳不固
现代对应:
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
轻度免疫功能低下
低血压倾向
二、治疗原则体系
三、经典方剂运用
急性期用药:
桂枝二越婢一汤(解表不伤正)
参苏饮(气虚外感首选)
补养主方:
方剂 组成特点 最佳适应证 人参养荣汤 十全大补去川芎+远志陈皮 气血两虚兼心神不宁 归脾汤 四君+龙眼肉酸枣仁 心脾两虚失眠健忘 还少丹 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 肾阳虚衰腰膝冷痛 张心在十味补心汤:
基础方:人参3g 麦冬9g 五味子6g 丹参9g 柏子仁9g 酸枣仁9g 远志6g 石菖蒲6g 当归9g 炙甘草3g
剂型转换:
汤剂:急调
散剂:每服3g
丸剂:蜜丸缓图
膏方:冬季进补
四、临床用药禁忌
三禁原则:
禁单用苦寒(须佐甘温)
禁峻汗吐下(如承气、瓜蒂)
禁持续攻邪(中病即止)
补肾要点:
小便微短分阴阳:
夜尿多:金匮肾气丸
口干瘦赤:六味地黄丸
五、现代调养方案
食疗方案:
参芪粥(人参3g+黄芪15g+粳米50g)
桂圆红枣茶(冬季晨服)
运动处方:
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
每日散步(微汗为度)
监测指标:
基础体温(<36.3℃提示阳虚)
晨脉(>80次/分需调心)
《医学实在易·卷四·实证·素衰》
<目录>卷四\素衰一条
<篇名>素衰一条
属性:素禀之衰,亦由于先天。其脉多短,其人贪逸而恶劳,喜暖而恶凉。伤寒及一切杂病,汗、吐、下酌量用之,即解肌、消导、寒润等剂,亦须照顾元气,病势一退,即宜温补。
然素衰之人,外邪易入而亦易出,得轻宣则解,或啜热粥亦解。若常服补养之品,以人参养荣汤、归脾汤、还少丹为良法,若小便微短者,可审其寒温,而用六、八味丸。又富贵之家,无病时亦喜服丸药,其实非法也,然亦不可无以应之。兹得张心在十味补心汤、散、丸、饮 、膏,随人所欲,亦为切用之剂。
<目录>卷四\素衰一条
<篇名>素衰服药诗
属性:素禀衰兮补养先,归脾(汤)还少(丸)养荣(汤)煎,补心汤散丸膏妙,肾气(六味丸)地黄(丸)效补天(寻常服食,余极夸其效,若大病用之则误矣。)
六、典型案例
案例:青年女性慢性疲劳
体质:血压85/55mmHg,舌淡有齿痕
方案:
阶段1:归脾汤颗粒(午餐后服)
阶段2:还少丹水丸(睡前服)
疗效:6周后疲劳指数下降40%
临证心悟:素衰体质调理当如"文火煲汤",方剂选择需注意:
小剂量开始(常规量2/3)
剂型先汤后丸
补心必佐运脾(如加砂仁3g)
现代所谓"虚不受补"者,多属此型,宜用东垣补中益气法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