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伤寒表证诸方》临床精要
一、方剂应用对比表
方剂 | 核心病机 | 辨证要点 | 煎服法特色 | 现代等效应用 |
---|---|---|---|---|
桂枝汤 | 营卫不和(风伤卫) | 汗出恶风、脉浮缓 | 啜热粥助汗 | 普通感冒/过敏性鼻炎 |
麻黄汤 | 寒邪束表(寒伤营) | 无汗而喘、脉浮紧 | 不啜粥防过汗 | 流感初期/急性支气管炎 |
升麻葛根汤 | 阳明经表证 | 目痛鼻干+无汗口渴 | 去升麻加石膏改良 | 疱疹性咽峡炎/麻疹前驱期 |
小柴胡汤 | 少阳枢机不利 |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 去滓再煎 | 胆囊炎/更年期综合征 |
二、关键用药技巧
桂枝汤:
改良用法:加黄芪15g治反复感冒
禁忌证:舌红绛、高热烦渴
麻黄汤:
安全控制:
先煎麻黄去沫(减毒性)
配合监测心率(>100次/分停服)
升麻葛根汤:
现代改良:
- 升麻减至3g
+ 加石膏30g(阳明热盛)
+ 加连翘15g(兼咽喉肿痛)
三、经络辨证精要
四、现代临床拓展
桂枝汤:
新用:术后汗证(原方+浮小麦30g)
科研:调节Th1/Th2平衡(免疫调节)
小柴胡汤:
延伸应用:
肿瘤化疗后呕吐(加姜半夏15g)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玉屏风散)
五、经典方剂现代剂量换算
原方剂量 | 现代等效量(g) | 备注 |
---|---|---|
桂枝三钱 | 9g | 南方体质可减至6g |
杏仁24粒 | 12g | 去皮尖减毒 |
葛根二钱 | 6g | 项背强痛可用至30g |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表证诸方·伤寒》
<目录>卷五\表证诸方
<篇名>伤寒
属性:桂枝汤 治伤风自汗,头痛项强,发热恶寒等症(凡《伤寒论》、《金匮》、《千金》、《外台》、《圣济方》俱改为小剂,以便时用,下仿此。)
桂枝 白芍 生姜(各三钱) 炙甘草(二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啜热粥,覆取微汗,未汗再服,一日夜可三服。此方姜、桂、甘草、大枣之辛甘以补阳,芍药、大枣、甘草之苦甘以补阴,是补剂非汗剂也。妙在服后,温啜粥,取谷气胜邪以为汗,则汗不受伤,则绝无变症之患。无论四时、南北、老幼、强弱,皆可服之。
麻黄汤 治伤寒中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痛、项强、无汗而喘等证。
麻黄(去根节三钱) 桂枝(二钱) 炙草(一钱) 杏仁(二十四粒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去沫,入诸药同煮至八分,温服,覆取微汗,不啜粥,未汗再服,一日夜可三服。此方麻杏从表以发表;桂甘从肌以达表;不啜粥者,恐其逗留麻黄之性,发汗太过也。
升麻葛根汤(钱仲阳) 治阳明伤寒中风,头疼,身痛,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得卧,及阳明发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时,人多疫疾。
升麻(三钱) 葛根 白芍(各二钱) 炙草(一钱)加姜煎。
愚以此方葛根可用三、四钱,升麻只用一钱许,加川芎、白芷、紫苏、黄芩、石膏之类俱可加入。
此方非《伤寒论》阳明证之正方也。但就表证而论,阳明以肌肉为表,与太阳不同,故取葛根以清肌肉之热为君,亦不啜粥者,恐胃得补而增热也。
按∶阳明证,《内经》以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为提纲,仲景以胃家实为提纲。前圣后圣,立说不同,或从宋人用升麻葛根汤,是宗《内经》经气之传以为治也。但葛根非阳明正药,以其宣肌络,除大热,取阳明主肌肉而蒸蒸发热之义也。《伤寒论》入手,有用桂枝汤,麻黄汤法,却无用葛根法,而传为白虎证,以及承气证,古今之治法一辙也。
小柴胡汤(方见下) 治少阳病,胁痛,目眩,耳聋,口苦,寒热往来,呕吐等症。此方《伤寒论》以太阳病邪气欲从少阳而出,取之以助枢转也。然正少阳症,亦不外此方,盖以少阳主枢,柴胡为转枢之神品,切勿以发汗诬之。
按∶头为诸阳之会,伤寒中风阳证,必有头痛。《经》云∶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列下项,循肩膊由夹脊,抵腰中,故太阳头痛,脑痛而连项脊也。阳明之脉,起于鼻,络于目,交额中,故阳明头痛,额痛而连面目也。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少阳头痛,耳前后痛,上连头角也。
六、临床警示
麻黄汤三禁:
高血压(>160/100mmHg)
心动过速(>90次/分)
甲状腺功能亢进
桂枝汤变异证:
服后大汗:予桂枝加附子汤
化热传里:转用白虎汤
临证心要:表证治疗当如"抽丝剥茧",需把握三点:
太阳开表宜速(1-2剂见功)
阳明清解宜彻(热退七分即止)
少阳和解宜缓(小柴胡可用至7剂)
现代经方应用需结合实验室指标:白细胞升高配黄芩,C反应蛋白高加连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