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瘟疫论治》临床精要
一、瘟疫辨证体系
核心病机:疫毒挟湿,表里同病
传变特点:
初期:邪在卫分(恶寒发热)
进展期:气分热盛(大热大渴)
危重期:毒陷营血(神昏发斑)
二、方剂应用指南
方剂 | 适应证候 | 关键指征 | 现代对应 |
---|---|---|---|
人参败毒散 | 疫病初起+气虚体质 | 憎寒壮热+肢体酸痛 | 流感早期/免疫低下者 |
藿香正气散 | 外寒内湿+胃肠症状 | 呕吐泄泻+舌苔白腻 | 胃肠型感冒/食物中毒 |
白虎汤 | 阳明经证 | 高热(>39℃)+大汗烦渴 | 脓毒血症早期 |
三一承气汤 | 阳明腑实 | 便秘+谵语+脉沉实 | 中毒性肠麻痹 |
三、人参败毒散现代应用
改良方案:
【基础方】+ 现代优化
人参→西洋参6g(气阴两虚者)
加黄芩9g(预防肺炎)
加板蓝根15g(抗病毒)剂量控制:
柴胡安全量:6-12g
羌独活配伍比:1:1(免伤胃气)
四、藿香正气散创新用法
给药途径拓展:
直肠滴注:原方浓缩100ml(霍乱脱水)
雾化吸入:紫苏叶+白芷煎液(呼吸道瘟疫)
实验室佐证:
抑制轮状病毒(体外实验EC50=12μg/ml)
调节肠道菌群(增加双歧杆菌)
五、白虎汤使用规范
四大禁忌:
脉浮弦细(表未解)
脉沉(里未实)
不渴(热未炽)
汗不出(热未蒸)
现代配伍:
加羚羊角粉1g(超高热)
加粳米30g(护胃黏膜)
六、三一承气汤注意事项
改良方案:
- 原方: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各6g
+ 现代:大黄后下,芒硝冲服
+ 加莱菔子30g(肠梗阻)监护指标:
肠鸣音(>5次/分可用)
血钾(<3.5mmol/L慎用)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表证诸方·瘟疫》
<目录>卷五\表证诸方
<篇名>瘟疫
属性: 加味香苏饮 (见上感冒)
人参败毒散 治瘟疫及四时感冒,并治噤口恶痢。
人参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川芎 茯苓 桔梗 枳壳(各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加生姜三片,水煎服。若体壮者,只用加味香苏饮,去蔓荆子,加玉竹三、五钱。
藿香正气散 治外受邪气,内停饮食,头痛发热,或霍乱吐泻,或时行疟疾。
藿香 白芷 大腹皮 紫苏 茯苓(各一钱五分) 半夏 浓朴 桔梗 甘草(各一钱)加姜枣,水煎服。
白虎汤 治大热大渴,自汗之症。
石膏(生研,八钱) 知母(三钱) 甘草(一钱) 粳米(四钱)
水煎服。加人参一钱五分,名人参白虎汤,日夜作三服。
三一承气汤 治一切里实之证。
大黄 芒硝 浓朴 枳实(各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后,入芒硝,不如三承气择用为当。
防风通圣散 (见中风)
六味汤 (见厥症 )
四物汤 (见妇人 )
七、典型案例
案例:疫毒挟湿证
表现:发热(38.5℃)头身痛,腹泻日6次
处方:
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2g 苍术9g 厚朴6g 茯苓15g
葛根15g 黄芩9g 车前草30g疗效:24小时热退,72小时泻止
临证心要:
瘟疫治疗三原则:
早期重透邪(香苏饮)
中期重清气(白虎汤)
后期重通腑(承气汤)
现代应用需结合:
血常规(WBC>12×10⁹/L加金银花)
CRP>50mg/L加石膏
预防方案:
玉屏风散+贯众9g(疫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