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19 15:01
《医学实在易·卷五·表证诸方·盗汗自汗》
11
康华中医
《医学实在易·盗汗自汗》临床精要
一、辨证论治体系
证型 | 关键鉴别 | 核心病机 | 代表方剂 | 现代对应 |
---|---|---|---|---|
自汗 | 清醒时汗出,动则加剧 | 卫阳不固 | 玉屏风散+牡蛎浮小麦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盗汗 | 睡中汗出,醒后即止 | 阴虚火旺 | 当归六黄汤 | 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 |
亡阳汗 | 冷汗淋漓、肢冷脉微 | 阳气暴脱 | 六味回阳饮(人参30g+附子) | 休克状态 |
误汗证 | 发汗后大汗不止、面白气促 | 肾水上泛 | 真武汤 | 电解质紊乱 |
二、特色方剂解析
玉屏风散加味:
【基础方】
黄芪30g 白术15g 防风9g
【加味】
+ 煅牡蛎30g(先煎)
+ 浮小麦30g
+ 麻黄根9g(严重者)药理:提升血清IgA水平(增强黏膜免疫)
当归六黄汤改良:
儿童盗汗:黄连减至1.5g,加糯稻根30g
肿瘤患者:加西洋参6g(气阴双补)
六味回阳饮急救:
现代用法:人参30g+附子15g(先煎2小时)
配合:山茱萸60g(固脱防竭)
三、阴阳互治原理
四、现代临床拓展
实验室监测:
自汗:检查甲状腺功能(TSH、FT3)
盗汗:结核菌素试验(PPD)
亡阳汗:血气分析+乳酸监测
非药物疗法:
五倍子粉敷脐(盗汗)
艾灸气海穴(自汗)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表证诸方·盗汗自汗》
<目录>卷五\表证诸方
<篇名>盗汗自汗
属性:自汗者,汗自出,属阳虚,宜玉屏风散加牡蛎、浮小麦之类以实补表阳;盗汗者,身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属阴虚,宜当归六黄汤以补阴清火。然阴阳有互根之理,有阳虚而治其阴者,阴虚而治其阳者,不可不知。又汗为心液,宜补其心,以人参养荣汤主之。液主于肾,宜补其肾,以左、右归饮,六、八味丸主之。总之,汗以元气为枢机,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阳饮,人参加至两许,方可挽回。伤寒误发其汗,上焦津液干枯,必引肾水上泛外溢,如水涌出,名曰亡阳,必以真武汤救之,盖以此汤茯苓为镇水,佐附子以回阳也。
五、典型案例
案例1:术后自汗
病史:胃切除术后1月,动则汗出湿衣
处方:
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45g 白术15g 防风6g
浮小麦50g 煅龙牡各30g疗效:5剂汗减半,10剂症消
案例2:肺癌盗汗
特点:夜间汗出如洗,舌光红无苔
方案:
当归六黄汤改良:
生地30g 熟地30g 黄芪40g
黄芩6g 黄柏6g 黄连3g
西洋参9g(另炖)转归:1周汗量减少60%
临证心要:
汗证治疗三原则:
自汗重固表(黄芪为君)
盗汗重滋阴(二地为君)
脱汗重回阳(参附为君)
现代用药警示:
长期盗汗需排查恶性肿瘤
附子用量每日不超过药典规定(3-15g)
疗效评估:
有效:汗量减少≥50%(1周内)
显效:伴随症状改善(如乏力减轻)
#医学实在易#
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