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医学实在易·卷五·湿症》篇中 二术二陈汤 的深度解析,结合中医理论阐释其配伍原理、临床应用及拓展思考:
二术二陈汤解析
组成:
白术(3钱) · 健脾燥湿(守而不走)
苍术(2钱) · 辛烈燥湿(走而不守)
茯苓(2钱) · 淡渗利湿
半夏(2钱) · 化痰降逆
陈皮(1钱) · 理气化滞
炙甘草(1钱) · 调和诸药
生姜3片、大枣2枚 · 护胃和中
煎服法:常规水煎,温服。
方义与配伍精要
1. 双术协同,攻守兼备
药对 | 作用特点 | 治湿侧重 |
---|---|---|
白术+苍术 | 白术补脾固中,苍术发汗燥湿 | 内湿(脾虚湿滞)+ 外湿(表湿困阻) |
苍术:解表力强,善祛肌表之湿(如头身困重);
白术:健脾力专,主化内生之湿(如腹胀便溏)。
2. 二陈汤底方,痰湿并治
半夏+陈皮:
半夏降逆化痰,陈皮理气醒脾,破除“湿聚成痰”之链。
茯苓+甘草:
茯苓导湿从小便出,甘草缓峻药之性,防苍术过燥伤津。
3. 姜枣调和,固护中焦
生姜:助半夏降逆,制其毒性;
大枣:补脾养血,防燥药耗气伤阴。
临床应用指征
核心病机:脾虚失运 + 痰湿内阻
典型症状:
肢体困重、头昏如裹(外湿);
脘痞纳呆、大便溏薄(内湿);
咳嗽痰多、舌苔白腻(痰湿)。
现代对应疾病:
慢性胃炎(湿阻中焦)
慢性支气管炎(痰湿犯肺)
水肿/肥胖(脾虚湿盛)
湿疹反复发作(湿郁肌表)
加减化裁思路
兼证 | 加减法 | 方义 |
---|---|---|
表湿明显 | 加 藿香、佩兰 | 芳香化湿解表 |
水肿甚 | 加 泽泻、猪苓 | 增强利水渗湿 |
气滞腹胀 | 加 厚朴、木香 | 行气除满 |
寒湿凝滞 | 加 干姜、桂枝 | 温阳化湿 |
湿热交蒸 | 加 黄连、黄芩 | 清热燥湿(慎用苍术) |
禁忌与注意事项
阴虚燥热者忌用:
苍术、半夏性燥,见舌红少苔、口干便干者禁用。
外感风热非本方所主:
若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需改用银翘散等清热方。
剂量调整关键:
苍术用量 ≤ 白术(防过燥),痰湿重者可提高半夏比例。
与相关方剂的鉴别
方剂 | 病机侧重 | 核心药物 | 区别点 |
---|---|---|---|
二术二陈汤 | 脾虚痰湿并重 | 白术+苍术+二陈 | 表里之湿同治 |
平胃散 | 湿困中焦(实证) | 苍术+厚朴+陈皮 | 无白术、茯苓,纯燥湿 |
六君子汤 | 脾虚痰湿(偏虚) | 人参+白术+二陈 | 无苍术,补气为主 |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表证诸方·暑证》
<目录>卷五
<篇名>湿症
属性: 二术二陈汤 治诸湿及痰饮。
白术(三钱) 苍术(二钱)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
总结
此方是 “治湿不离脾,治痰必理气” 的典范:
双术结构:突破单纯健脾或燥湿的局限,内外兼治;
二陈骨架:痰湿同调,切断病理转化链;
姜枣佐使:调和药性,守住中焦防线。
提示:湿性黏滞,需守方缓图,常需连服15-30剂,辅以饮食忌生冷甜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