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医学实在易·卷五·头痛》篇的深度解析,结合方剂配伍、病机及临床应用要点进行系统归纳:
头痛分型论治核心方剂
1. 逍遥散——肝郁血虚头痛
组成: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各1.5钱),炙草(8分),薄荷(5分)
主治:
肝气郁结 → 头胀痛(随情绪波动)
血虚失养 → 隐痛伴眩晕
配伍要点:
| 药组 | 作用 |
|---------------|-----------------------|
| 柴胡+薄荷 | 疏肝透热,清头目 |
| 当归+芍药 |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
| 白术+茯苓 | 健脾防肝木乘土 |
现代应用: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更年期头痛属肝郁血虚者。
2. 当归补血汤——血虚阳浮头痛
组成:炙黄芪1两,当归3钱(尤氏加生地5钱、甘草1钱)
关键指征:
“症象白虎”:头痛燥热、口渴面赤
“惟脉不长实”:脉大而虚,重按无力(鉴别实热)
方义:黄芪(5倍于当归)→ 补气生血,摄浮阳下行;
加生地 → 增滋阴凉血之效(防虚火上炎)。
警示:此证易误用白虎汤,需以脉辨虚实!
3. 左归饮——肾精亏虚头痛
组成:熟地(4-5钱至2两),山药、山茱萸(2-3钱),枸杞(2-3钱),茯苓2钱,炙草(2-3钱)
病机特点:
肾水不足 → 髓海空虚 → 空痛昏沉、腰膝酸软
创新点:
“妙在甘草大甘,从脾输精于肾”——通过补脾实现“后天养先天”。
变方左归丸:去茯苓、草,加龟鹿胶、牛膝 → 填补精髓,适久病精亏。
4. 吴茱萸汤——肝胃寒浊头痛
组成:吴茱萸(泡)2.5钱,人参1.5钱,生姜5钱,大枣5枚
辨证要点:
头痛如破,伴干呕、吐涎沫(寒浊上攻阳明)
少阴病吐利烦躁(肝寒犯胃)
药物作用:吴茱萸+生姜 → 温肝降逆,直折厥阴寒气;
人参+大枣 → 护胃气防温燥伤中。
5. 清震汤——雷头风专方
组成:升麻2钱,苍术4钱,荷叶1个
主治:雷头风(头面起疙瘩、憎寒发热如伤寒)
配伍精要:
升麻 → 升清解毒,引药至巅顶;
苍术 → 燥湿辟秽,散肌表郁浊;
荷叶 → 轻宣透邪,清热利湿。
外治建议:头面疙瘩可刺血泄毒!
特色外治法与临证技巧
1. 透顶散(鼻搐法)
组成:细辛、瓜蒂、丁香、糯米、龙脑、麝香
操作:
药末搐鼻 → 引涎流出 → 通窍止痛
原理:仿《金匮》“纳药鼻中”法,开泄痰湿郁热;
适酒客湿重头痛(禁用于鼻黏膜破损者)。
2. 张石顽头痛蒸法
方药:川芎半两,晚蚕砂二两,僵蚕(按患者年龄计条数)
操作:
药煎汤 → 纸覆锅熏痛处(留孔泄气)
优势:药气透络,尤适久年头痛。
3. 速效外治验方
方法 | 操作 | 适用证 |
---|---|---|
莱菔汁灌鼻法 | 生萝卜汁灌鼻(左痛灌右,反之亦然) | 气滞痰阻型偏头痛 |
木瓜枕法 | 鲜木瓜置枕边,散香气透达 | 肝风上扰之头痛 |
刺络放血法 | 毫针点刺太阳、风池等穴 | 少阳阳明络脉瘀阻 |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头痛》
<目录>卷五\头痛
<篇名>头痛
属性: 逍遥散 治一切郁病,寒热往来,及头痛,妇人经水不调。 柴胡 当归 芍药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炙草(八方) 薄荷(五分)水煎服。
当归补血汤 治血虚发热如神(《经》云∶脉虚则血虚,血虚则发热,症象白虎,惟脉不长实。炙黄芪 (一两) 当归(三钱)水煎服。
尤氏《金匮翼》有生地黄五钱,甘草一钱(按∶尤氏《金匮翼》此方,各书未载,徐炳南此时声名藉藉,其订刻此书,谅亦不肯阿好。
左归饮 治肾水大虚,能治六味丸所不能治之症,妙在甘草大甘,从脾以输精于肾也。 熟地(四五钱或二两) 山药 山茱萸(各二钱三钱) 茯苓(二钱) 枸杞(二三钱) 炙草(二钱或三钱)水煎服。
去茯苓、炙草,加菟丝子、龟胶、鹿胶、牛膝,蜜丸,名左归丸。
吴茱萸汤 治阳明食谷欲吐,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烦躁欲死者,头痛如破者。 吴茱萸(泡,二钱半) 人参(一钱半) 生姜(五钱)加大枣五枚,水煎服。
清震汤 (《保命》)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疙瘩宜刺出血。)升麻(二钱) 苍术(四钱) 荷叶(全者一个)水煎,食后服。
透顶散 (《本事》) 治偏正头风,远年近日皆效,并治鼻塞不闻香臭。 细辛(三茎) 瓜蒂 丁香 糯米(各七粒,一作赤小豆) 龙脑(半分) 麝香(一分)研末,置小口罐中,紧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随左右搐一豆大于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后再搐。
(孙男心典)按∶此本《金匮》纳药鼻中取黄涎之法,酒客多湿,头重者宜之。又法,治偏正头风,以生莱菔捣汁,令患者仰卧,以汁灌鼻中,左痛灌右,右痛灌左, 左右俱痛俱灌之。 又头风有偏正之殊,其病皆在少阳,阳明之络,以毫刺针痛处数穴,立效。
张石顽云∶外用法不若蒸法最效。方用川芎半两,晚蚕砂二两,僵蚕如患人年岁之数, 以水五碗,煎至三碗,就炒锅中以浓纸糊满,中开钱大一孔,取药气熏蒸痛处,每日一次, 虽年久者,三、五次,永不再发。平时置新鲜木瓜于枕边,取香气透达,引散肝风,亦良法也。
临证要点总结
六经定位:
少阳经(逍遥散)| 阳明经(吴茱萸汤)| 少阴经(左归饮)
虚实鉴别:
当归补血汤“类白虎症”需脉诊定虚实;
左归饮熟地用至二两治大虚,非寻常滋补。
外治选择:
急症(透顶散搐鼻)| 久病(药气蒸法)| 防复发(木瓜枕)。
名家经验:
壶隐子:“神仙九气汤治肤胀如神”(见前篇肿症),提示情志致痛可用香附、姜黄;
张石顽:“外用法不若蒸法最效”——强调药气透络的独特优势。
此篇展现中医治头痛 “内调脏腑、外通经络” 的立体方案,尤重外治法与脏腑辨证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