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对《医学实在易·卷五·眩晕》篇核心方剂进行解析,结合病机、配伍特色及临床应用要点进行系统归纳:
眩晕分型论治方剂
1. 二陈汤(痰饮致眩)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原书见痰饮篇)
主治:痰湿中阻型眩晕(头重如裹、呕恶苔腻)
方义:
半夏+陈皮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茯苓+甘草 → 健脾渗湿,绝痰之源
现代应用: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属痰湿证者。
2. 一味鹿茸酒(精亏阳衰眩)
组成:鹿茸半两,酒煎去滓,加麝香少许
配伍深意:
“鹿茸生于头,头晕而主鹿茸,以类相从”——取“同气相求”之理
作用:
鹿茸 → 峻补督脉,填精益髓
麝香 → 开窍醒神,引药上行巅顶
适用证:肾精亏虚或命门火衰眩晕(伴腰冷肢凉、耳鸣健忘)
禁忌:肝阳上亢、痰热内蕴者禁用!
3. 一味大黄散(火热上攻眩)
组成:酒制大黄研末,茶调服1-3钱
源流:朱丹溪“眩晕不可当者主之”
病机:
阳明腑实,浊热上冲 → 眩晕暴作、面赤便秘
制方精妙:酒制大黄 → 减苦寒之性,增活血通络之功
清茶送服 → 清头目,助降火(茶性凉而降)
现代应用:高血压危象、脑充血急性眩晕。
4. 玉液汤(痰厥眉棱骨痛)
组成:半夏6钱 + 生姜10片,水煎纳沉香末
主治:痰气上逆之眉棱骨剧痛(常伴眩晕呕恶)
配伍要点:
药物 | 作用 |
---|---|
半夏 | 化痰降逆(重用至6钱) |
生姜 | 制半夏毒,温中止呕(1:1.7配比) |
沉香 | 纳气归肾,引浊阴下行 |
煎服关键: |
沉香后下或冲服 → 保挥发性成分
适用于三叉神经痛、丛集性头痛属痰厥者。
眩晕治疗三大法
治法 | 代表方 | 核心病机 | 典型症状 |
---|---|---|---|
填精温阳 | 一味鹿茸酒 | 肾精亏虚/命门火衰 | 眩晕空鸣,畏冷腰酸 |
通腑泻火 | 一味大黄散 | 阳明腑实,热毒上攻 | 暴眩面赤,便秘脉实 |
涤痰降逆 | 二陈汤/玉液汤 | 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 头重呕恶,苔腻脉滑 |
临证应用要点
鹿茸酒使用技巧:
精亏甚者加龟甲胶;阳衰甚者配肉桂,麝香用量≤0.1克防耗气。
大黄散变法:
眩晕伴瘀血 → 大黄末+三七粉(2:1)
热毒炽盛 → 绿茶改栀子豉汤送服
玉液汤增效法:
眉棱骨痛甚 → 加白芷引经;
痰化风动 → 加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禁忌警示
方剂 | 绝对禁忌症 | 相对慎用症 |
---|---|---|
鹿茸酒 | 肝阳上亢(血压≥180/110mmHg) | 阴虚潮热者 |
大黄散 | 虚寒泄泻、孕产妇 | 老年肠燥便秘者减量 |
玉液汤 | 脑肿瘤所致头痛 | 半夏过敏者改胆南星 |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肿症·眩晕》
<目录>卷五\肿症
<篇名>眩晕
属性: 二陈汤(见痰饮)
一味鹿茸酒 注云∶鹿缘茸生于头,头晕而主鹿茸,盖以类相从也。用鹿茸(半两,)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许服。
一味大黄散 丹溪云∶“眩晕不可当者,此方主之”。大黄酒制三次,为末,茶调下,每服一钱至二、三钱。
玉液汤 (《济生》) 治眉棱骨痛。 半夏(六钱,汤泡七次,切片作一服,加生姜十片水煎去滓,纳沉香末少许服。
总结
本篇构建眩晕三大证治体系:
虚证(精亏阳衰)→ 鹿茸酒(“以头治头”法)
实证(痰、火)→ 二陈汤/玉液汤(治痰)、大黄散(治火)
急症(暴眩不可当)→ 大黄散通腑泻热(釜底抽薪)
核心思想:
“无痰不作眩”(朱丹溪)→ 治痰为要(二陈汤为基);
“急症当峻攻”(大黄散开先河);
“奇病用奇药”(鹿茸配麝香引经报使)。
外治法可结合前篇头痛蒸法(川芎、蚕砂)透络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