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医学实在易·卷五·秘结症》篇核心方剂的深度解析,结合古今剂量差异与临床实战要点精要归纳:
脾约丸(麻仁丸)——胃强脾弱便秘专方
组成(原书折量问题按《伤寒论》校正):
厚朴(姜制)、枳实(麸炒)、芍药各15g
大黄(蒸焙) 30g
火麻仁(研) 15g
杏仁(炒去皮尖) 10g
制法:蜜丸如梧子大(现代制6g/丸)
服法:临卧温水服20丸(≈4g),便通即止
配伍精要
药组 | 作用 | 现代认知 |
---|---|---|
大黄+枳实+厚朴 | 小承气汤底 → 泻胃热 | 促肠蠕动,抑制水分重吸收 |
麻仁+杏仁+蜂蜜 | 润肠增液 | 富含油脂软化粪便 |
芍药 | 柔肝缓急,解肠痉挛 | 缓解腹痛型便秘 |
核心病机
“胃强脾弱”:
胃热消灼津液 → 大便干硬(麻仁丸证)
脾虚输布无力 → 虽渴不饮(区别于阳明腑实)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秘结症》
<目录>卷五
<篇名>秘结症
属性: 脾约丸 (一名麻仁丸)浓朴(姜制) 枳实(面炒) 芍药(各八两) 大黄(蒸焙,一斤) 麻仁(别研,八两) 杏仁(去皮尖,炒,五两半)上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温水下,大便通利则止。
按∶权量尺寸,古今不同,此方各家折和,不能合一。
三承气汤 (见《伤寒论》
三承气汤鉴别应用
虽原文仅提“见《伤寒论》”,实为便秘辨治体系根基:
方剂 | 病机 | 辨证要点 | 现代应用 |
---|---|---|---|
调胃承气汤 | 燥热初结 | 腹胀便干,蒸蒸发热 | 热病初起便秘 |
小承气汤 | 气滞腑实 | 痞满为主,无燥屎 | 术后肠胀气 |
大承气汤 | 燥屎内结 | 腹痛拒按,苔焦黑 | 肠梗阻急症 |
脾约丸临证要点
适用证:
习惯性便秘(尤其老年肠燥)
糖尿病便秘(“脾约”典型)
抗抑郁药致便秘(津伤燥结)
禁忌证:
气虚推动无力(需黄芪汤)
阳虚冷秘(需半硫丸)
孕妇(大黄兴奋子宫)
剂量变通:
老年体弱:减大黄至10g,加当归20g
燥结甚:加玄参30g、麦冬15g(增水行舟)
古今剂量折算与优化
原书警示:
“权量尺寸古今不同,各家折和不能合一”
解决方案:
按比例换算(以芍药为基准):
汉制1两 ≈ 今13.8g → 芍药8两≈110g → 过大
安全比例:芍药:大黄:麻仁 = 1:1.2:1
煎服法改良:
改丸为汤:取1/5量水煎(大黄后下)
丸剂优化:用浓缩丸技术(减量保效)
类方鉴别
方剂 | 便秘特点 | 全身状况 | 舌脉 |
---|---|---|---|
脾约丸 | 大便干硬如栗 | 小便数,腹微胀不痛 | 苔薄干,脉细涩 |
大承气汤 | 数日不通腹痛拒按 | 潮热谵语,手足汗出 | 苔焦黑,脉沉实 |
济川煎 | 排便无力,后重下坠 | 腰酸冷,畏寒肢凉 | 舌淡胖,脉沉迟 |
现代拓展应用
代谢性疾病便秘:
2型糖尿病:脾约丸 + 葛根15g、天花粉10g
肿瘤治疗相关:
阿片类药物致便秘:麻仁丸 + 肉苁蓉30g
精神性便秘:
焦虑诱发:合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
名医心法:
仲景立脾约丸本意—— “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 ,故方中重用润剂,非纯攻下也!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肿症·秘结症》
<目录>卷五
<篇名>秘结症
属性: 脾约丸 (一名麻仁丸)浓朴(姜制) 枳实(面炒) 芍药(各八两) 大黄(蒸焙,一斤) 麻仁(别研,八两) 杏仁(去皮尖,炒,五两半)上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温水下,大便通利则止。
按∶权量尺寸,古今不同,此方各家折和,不能合一。
三承气汤 (见《伤寒论》
警示与替代方案
误治风险:
长期滥用可致“泻剂结肠”(肠神经损伤)虚证替代方:
气虚秘:黄芪汤(黄芪30g+陈皮10g+麻仁15g)
阳虚秘:半硫丸(半夏+硫黄)
此篇提示:治秘结需明辨 “燥热-津伤-气滞-阳虚” 四纲,脾约丸专为 “津伤热结” 而设,绝非通治一切便秘。临床当遵“中病即止”原则,便通后转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