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医学实在易·膈症反胃方》篇的深度解析,结合方剂配伍精髓与临床实战要点的系统归纳:
膈症反胃分型论治体系
一、阴虚燥膈(左归饮化裁)
组成: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炙草)去茯苓 + 生地、当归
创新点:
“专顾阳明,去茯苓防旁流入坎”
病机:胃阴枯涸,虚火灼膈(症见吞咽干涩,呕吐燥涎)
配伍精要:
| 药物 | 作用 | 现代优化 |
|---------------|-----------------------|-----------------------|
| 生地+当归 | 滋养胃阴,兼清伏火 | 生地30g,酒当归10g |
| 熟地+山茱萸 | 填肾阴固根基 | 熟地砂仁拌捣防腻 |
| 去茯苓 | 专注中焦,防渗利伤阴 | 加石斛15g生津增效 |
二、冲气上逆(大半夏汤)
组成:半夏18g,人参9g,白蜜24g
煎法玄机:
“甘澜水扬240遍,和蜜煎” —— 减蜜寒性,增粘润护胃
仲景心法:
半夏降冲脉逆气 + 白蜜润阳明燥结 + 人参复气阴
现代应用: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
化疗后顽固性呕吐
三、脾肾泄泻(安肾丸+二神丸系列)
方剂 | 组成特点 | 主治侧重 |
---|---|---|
安肾丸 | 川乌、肉桂温肾 + 桃仁、萆薢通络 | 肾虚饭后即泄,喘逆抬肩 |
二神丸 | 肉豆蔻补脾 + 破故纸安肾 | 食后滑泄(脾肾双补) |
三神丸 | 二神丸 + 木香行气 | 泄泻伴腹胀 |
四神丸 | 三神丸 + 茴香温中 | 五更泻寒痛明显 |
安肾丸配伍奥秘:
桃仁:活血通络,防补药壅滞(“补而不滞”)
萆薢:利湿泄浊,导虚火下行(“导水归元”)
核心方剂临床精要
1. 真武汤(少阴呕逆)
组成:茯苓、白芍、生姜各9g,白术、附子各6g
煎煮铁律:
“生姜不可替干姜!炮黑/加桂更谬”
原理:
生姜辛散走窜 → 宣散水气(现代:姜烯促胃肠动力)
干姜守中 → 不利气化(适虚寒无呕者)
急症应用:尿毒症呕吐、心衰水肿(强心利尿)
2. 不换金正气散(脾强肾弱泄泻)
组成:苍术6g、陈皮6g、厚朴5g、藿香3g、半夏5g、炙草3g + 姜枣
服法:煎汤送服安肾丸(治本)
病机:
饭后即泻 → 肾关不固(非脾虚!)
杨仁斋:“脾气虽强,肾气不足”
类方鉴别与活用
方剂 | 核心病机 | 呕吐特征 | 大便特点 |
---|---|---|---|
大半夏汤 | 冲脉逆气,胃燥津伤 |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 燥结如羊屎 |
吴茱萸汤 |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 吐涎沫头痛 | 溏泄或正常 |
真武汤 | 少阴阳衰,水气上逆 | 呕逆清涎,畏寒肢冷 | 溏泄小便少 |
附子理中汤 | 中焦虚寒,升降失司 | 食入即吐,喜温 | 完全不化 |
现代疾病对应方案
现代病名 | 对应方剂 | 增效配伍 |
---|---|---|
贲门失弛缓症 | 大半夏汤 | 旋覆花10g+代赭石15g |
糖尿病胃轻瘫 | 左归饮+生地当归 | 鸡内金粉3g冲服 |
肠易激综合征 | 四神丸 | 痛泻要方合方 |
慢性肾衰呕吐 | 真武汤 | 大黄10g灌肠减毒素 |
煎服法关键提示
大半夏汤:
白蜜与水煎前必扬240遍 → 乳化形成水包油(增强黏膜保护)
现代简化:蜜水混合后高速搅拌1分钟
安肾丸:
淡盐汤送服 → 引药入肾(盐助肉桂温阳)
真武汤:
附子先煎30分钟减毒 → 保留生姜后下5分钟(保挥发油)
名医心法:
仲景大半夏汤制方之妙—— “粘腻之性流连于胃,斡旋中枢” ,非蜜水扬治不能达效!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五·秘结症·膈症反胃方》
<目录>卷五\秘结症
<篇名>膈症反胃方
属性: 左归饮 (方见头痛) 此方加生地、当归,能滋阳明之阴,以去胃口伏邪之燥火,去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专顾阳明之速效也。
三一承气汤 (见瘟疫) 附子理中汤(即理中汤加附子)
真武汤 治少阴呕逆,腹痛溺短,及治一切水症。云茯苓 白芍 生姜(各三钱) 白术 附子(各二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生姜之辛温以利气,气化则水行矣。时医疑生姜发汗,而以干姜代之,岂知干姜守而不走,大失此方之本旨。若再炮黑,或加肉桂,更为无知妄作矣。
吴茱萸汤(见上头痛)(大、小)柴胡汤 五泻心汤(俱见《伤寒论》
越鞠丸(丹溪) 治一切郁病。香附 苍术 抚芎 栀子 六神曲(各等分)或丸或煎随宜
大半夏汤 半夏(洗去涎,六钱) 人参(三钱) 白蜜(八钱)水三杯半,和蜜扬二百四十遍,煎八分服。
此方用水之多,取其多煮白蜜,去其寒而用其润,俾粘腻之性,流连于胃,不速下行, 而半夏人参之力,可以徐徐斡旋于中,非参透造化之理者,不能悟及。隔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冲脉不治,取之阳明,仲景以半夏降冲脉之逆,即以白蜜润阳明之燥,加人参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澜水以降逆上之水饮,古圣之经方,惟仲景能用之。
不换金正气散 杨仁斋曰∶“脾气虽强,肾气不足,故饮食下咽,大肠为之飧泄也,煎不换金正气散,吞下安肾丸。” 苍术(泔浸) 陈皮(各二钱半) 浓朴(姜制,二钱) 甘草(蜜炙) 藿香(各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钱半。上用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吞下安肾丸。
安肾丸 治肾气不足,饭后即泄。又《金匮翼》云∶“喘因肾虚,气吸不下者,或因气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但经微劳,或饥时即发,宜以六味补阴之属,壮水配火。若足冷面热者,须以安肾之属,导水归元。”川乌(炮去皮脐) 辣桂(各四两) 白茯苓(去皮) 白术(土炒) 石斛(酒炒) 白蒺黎(炒) 桃仁(去皮尖,炒) 萆 干山药 巴戟天 破故纸 肉苁蓉(酒浸,各十二两)上各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盐汤送下。 肾气不足,故用温补诸药以安之。方中桃仁、萆 、蒺黎三味,非思议可及,方意与八味地黄丸同。但八味地黄丸长于利水,未免减其温补之力,而此则用专而力更大也。
二神丸(方用肉豆蔻以补脾,破故纸以安肾,故称二神) 治饭后随即大便。肉豆蔻(四两,生) 破故纸(半斤,炒)上各为细末,用肥大细枣取肉研膏,和药杵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饮入盐送下。加木香二两,名三神丸,加茴香一两,名四神丸。
禁忌与改良
方剂 | 绝对禁忌 | 改良方案 |
---|---|---|
安肾丸 | 阴虚火旺(舌红少苔) | 改六味地黄丸 + 五味子 |
大半夏汤 | 糖尿病患者 | 蜂蜜改麦冬30g+玉竹15g |
真武汤 | 高血压未控(附子) | 附子减至3g + 茯苓加至30g |
此篇构建了从 “润燥降逆” 到 “温固下元” 的完整体系,临床需紧扣:
呕吐与进食时间关系(朝食暮吐→胃反;食入即吐→膈噎)
大便干溏(燥结用左归饮,溏泄用四神丸)
舌象为纲(红干少苔主阴虚,淡胖水滑主阳虚)
外治法可配合姜汁调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