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对《医学实在易·卷七》所列方剂的系统解析,综合原文及配伍要点,分四部分阐述:
一、解表祛邪剂
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太阳)、苍术(太阴)、防风(通行周身)、白芷(阳明)、川芎(厥阴)、黄芩(少阳)、生地黄(养阴作汗)、细辛(少阴)、甘草(调和),加生姜、葱头。
功效:发散四时风寒湿邪,兼顾三阴三阳经。
加减化裁:
伤风自汗:去葱头,加白术,倍防风(固表止汗)。
胸满:去地黄,加枳壳、桔梗(宽胸理气)。
夏季热盛:加石膏、知母(清肺胃热)。
关键按语:陈修园指出,初感外邪时,生地黄、黄芩等苦寒药易遏伤汗源,建议改用玉竹(葳蕤)养阴润燥以助汗出,兼扶正气。
防风通圣散
定位:表里双解剂(原文见“中风”篇),适用于外寒内热、便秘发斑者。
二、清热泻火剂
1. 三黄解毒汤
组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各二钱,甘草一钱。
主治:三焦火毒壅盛,症见高热谵语、发斑发黄、吐衄下血。
特点:苦寒直折,泻火解毒力强,适用于实火证。
2. 犀角地黄汤
组成:生地三钱,犀角尖、丹皮、芍药各二钱。
病机剖析(柯韵伯论):
心火亢盛→血不归经 → 用犀角、生地清心凉血(君火)。
肝火妄动→血不守藏 → 用丹皮、芍药平肝泄热(相火)。
辨证要点:本方以“滋阴制火”为核心,区别于纯苦寒泻火剂,尤适血热妄行伴阴伤者。
3. 导赤散
组成:生地三钱,木通、甘草各二钱,竹叶24片。
主治:心经虚火上炎之口疮、喉痹、赤淋茎痛。
季楚重辨析:
实火(如泻心汤)→ 责肝木有余 → 苦寒直泻。
虚火(如导赤散)→ 责肾水不足 → 壮水制火。
三、血证专方
1. 黄土汤
组成:灶心黄土八钱为君,配生地、黄芩、白术、阿胶、附子等59。
主治:脾阳虚不统血之吐衄下血、崩漏。
化裁经验:原注提到“去附子加炮姜”,更宜中焦虚寒而无肾阳衰者59。
2. 甘草干姜汤
组成:炮干姜二钱,生甘草四钱9。
主治:血证过服凉药致中寒者,以温阳摄血9。
3. 四生丸
特色:生地黄、生艾叶、生侧柏、生荷叶捣丸,止血兼化瘀,治热迫血行59。
四、方剂配伍与禁忌要点
苦寒药使用警示:
外感初起忌过早用芩、连等,防冰伏邪气(九味羌活汤按语)56。
血证慎纯用苦寒泻火,免伤气阴(犀角地黄汤柯注)810。
虚实辨证关键:
导赤散(虚火)vs 泻心汤(实火)710。
黄土汤(阳虚失血)vs 犀角地黄汤(血热妄行)59。
附:核心方剂简表
方剂 | 君药 | 主治证型 | 配伍要点 |
---|---|---|---|
九味羌活汤 | 羌活、防风 | 四时感冒(表实兼里热) | 六经分治,灵活加减16 |
犀角地黄汤 | 犀角、生地 | 血热妄行(心肝火旺) | 清火兼滋阴,防苦寒伤气810 |
导赤散 | 生地 | 心经虚火上炎 | 壮水制火,治虚火710 |
黄土汤 | 灶心黄土 | 脾阳虚失血 | 温阳摄血,寒热并用59 |
此卷方剂体系彰显“辨证为先、攻补得宜”的思想,尤重保护正气与病机层次(如血证分虚火/实火/阳虚),为临床活用之精髓。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
<目录>
<篇名>卷七
属性: 大青龙汤 麻杏甘石汤 白虎汤 承气汤 (俱见伤寒)
九味羌活汤 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项强、恶寒、恶风、身痛。代麻黄桂枝青龙各半等汤。羌活(入太阳) 苍术(入太阴) 防风(各一钱半,周行通身) 白芷(入阳明) 川芎(入桂阴) 黄芩(入少阳) 生地黄(养汁以作汗) 细辛(入少阴) 甘草(各一钱,和诸药加生姜五片,葱头二根。如伤风自汗,去葱头加白术,倍防风;胸满,去地黄,加枳壳、桔梗;喘加杏仁;夏加石膏、知母;汗下兼行加大黄。
按∶生地黄、黄芩虽能退热,然初起不可遽用苦寒,不如用葳蕤柔润,以养汗源,且能助正气而驱风邪。
三黄解毒汤 治大热、谵语、发斑、发黄、吐衄、下血等症。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各二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 治火邪吐血、衄血、尿血、谵语、斑黄、赤淋,妇人血崩等症。 生地(三钱) 犀角尖 丹皮 芍药(各二钱)水煎服。
柯韵伯曰∶“气为阳,血为阴,阳密乃固,阳盛则伤阴矣。阴平阳秘,阴虚者阳必凑之矣。故气有余即是火,火入血室,血不荣经,即随逆气而妄行,上升者出于口鼻,下陷者出于二便,虽有在经在腑之分,要皆心肝受热所致也。心为荣血之主,心火旺则血不安,故用生犀、生地酸咸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为藏血之室,肝火旺则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药辛苦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之剂。盖失血则阴虚,阴虚则无气,故阴不足者,当补之以味,勿得反伤其气也。若用芩、连、胆草、栀、柏以泻其气,则阳之剧者,苦从火化,已衰者,气从苦发,燎原而飞越矣。”
防风通圣散 (见中风)口糜 鼻衄 齿衄。
甘露饮 (方见食) 治胃火炽盛等症。喉痹 双蛾 单蛾
导赤散 治火盛口疮,喉痹、双单蛾及赤淋,茎中痛如刀割等症。生地(三钱) 木通 甘草(各二钱)加竹叶二十四片,水煎服。
季楚重曰∶泻心汤用黄连,所以治实邪,实邪责木之有余,泻子以清母也。导赤散用地黄,所以治虚邪,虚邪责水之不足,壮水以制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