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医学实在易·卷七·哮症》中 圣济射干丸 的深度解析,结合方剂组成、配伍原理及临床应用要点:
一、方剂组成与剂量
药物 | 剂量 | 性味归经 | 核心作用 |
---|---|---|---|
射干 | 一两 | 苦寒,归肺经 | 清热解毒,化痰利咽 |
半夏 | 一两 | 辛温,归脾、胃、肺经 | 燥湿化痰,降逆平喘 |
陈皮 | 五钱 | 辛温,归脾、肺经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百部 | 五钱 | 甘苦微温,归肺经 | 润肺下气,止咳平喘 |
款冬花 | 五钱 | 辛温,归肺经 | 润肺化痰,止咳定喘 |
贝母 | 五钱 | 苦甘微寒,归肺经 | 清热化痰,散结开郁 |
细辛 | 五钱 | 辛温,归肺、肾经 | 温肺化饮,通窍平喘 |
干姜 | 五钱 | 辛热,归脾、胃、肺经 | 温中散寒,化饮止咳 |
茯苓 | 五钱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 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 |
五味子 | 五钱 | 酸温,归肺、肾经 | 敛肺滋肾,防辛散耗气 |
郁李仁 | 五钱 | 辛甘平,归脾、大肠经 | 润肠降气,助肺气肃降 |
皂荚 | 五钱 | 辛咸温,归肺、大肠经 | 涤痰开窍,通利气道(关键药) |
辅料 | 蜂蜜制丸 | 甘平,归脾、肺经 | 调和药性,缓峻护胃 |
二、主治病机与症状
核心病机:寒痰壅肺,气道壅塞(痰气相搏,阻塞喉间)。
特征症状:
呷嗽:咳嗽时喉间痰鸣有声(“呀呷有声”)。
胸中多痰:痰浊壅滞胸膈,咳痰黏稠量多。
喉间结痰:痰阻气道,呼吸不畅,甚则喘息。
三、配伍原理与方义
君药:射干+半夏
射干苦寒泻火,利咽消痰;半夏辛温燥湿,降逆化痰。
寒温并用,针对痰热郁结与寒饮壅肺并存的复杂病机(陈修园临证常见类型)。
臣药:皂荚+贝母+款冬花+百部
皂荚辛咸走窜,涤荡顽痰(针对喉间结痰之关键);
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款冬花润肺止咳,百部杀虫润肺(防痰瘀久郁化热生虫)。
佐药:多维度调治
温化寒饮:干姜、细辛温肺化饮(针对寒痰之本);
理气健脾:陈皮、茯苓行气健脾,截断生痰之源;
润敛防燥:五味子敛肺防辛散伤津,郁李仁润肠助肺气肃降。
使药:蜂蜜制丸+米饮送服
蜂蜜缓皂荚、细辛之峻烈,护胃气;
米饮(米汤)补中气,助药力温和持久。
四、临床应用要点
适用证候:
寒热错杂型哮症:外寒未解,痰郁化热,喉中痰鸣、胸膈满闷、舌苔白腻微黄。
顽痰胶结:痰黏难咯,阻塞气道(皂荚为必用之药)。
禁忌:
纯热证(痰黄如脓、舌红苔黄)忌用(方中干姜、细辛助热);
阴虚燥咳(干咳无痰)禁用(皂荚耗津);
孕妇慎用(皂荚有刺激性)。
现代等效用法:
皂荚可用 猪牙皂3g 替代(减量防刺激),或加 竹沥10ml 增强化痰力;
郁李仁改 杏仁10g 加强降气(原方郁李仁今少用)。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哮症》
<目录>卷七
<篇名>哮症
属性:
圣济射干丸 治呷嗽咳而胸中多痰,结于喉间,呀呷有声。 射干 半夏(各一两) 陈皮 百部 款冬花 贝母 细辛 干姜 茯苓 五味子 郁李仁 皂荚(去皮子,炙,五钱)共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一日两服。
五、陈修园化裁深意
寒温比例调控:
若痰热偏重(喉痛、痰黄),去干姜、细辛,加石膏、桑白皮;
若寒饮甚(畏寒、痰稀白),加桂枝、麻黄助温散。皂荚使用警示:
陈修园虽保留此药,但强调需蜜丸缓图,避免生用致呕(“煅皂荚炭”更稳妥)。
总结:此方是治疗 寒痰胶结型哮症 的经典方,突出“涤痰开窍”之力(皂荚),又兼顾寒热、燥润、散敛的平衡。现代可用于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痰壅型),但需严格辨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