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 滋肾丸(通关丸) 的深度解析,结合尤在泾(尤怡)原论与陈修园收录意图,从方剂配伍、双主治机制到临床活用全面阐述:
一、方剂组成与剂量
药物 | 剂量 | 性味归经 | 核心作用 |
---|---|---|---|
黄柏 | 一两 | 苦寒,归肾、膀胱经 | 泻相火,坚肾阴 |
知母 | 一两 | 甘苦寒,归肺、肾经 | 清热润燥,滋阴降火 |
肉桂 | 一钱 | 辛甘热,归肾、脾经 | 引火归原,助阳化气(关键) |
辅料 | 蜂蜜制丸 | 甘平 | 缓寒药峻性,护胃气 |
二、主治病证的双重逻辑
(1) 小便不通(癃闭)
病机:肾阴不足,气化无力 → 膀胱无阴以化阳,气闭水停。
辨证要点:口不渴(非湿热实证,乃真阴亏虚)。
配伍原理:
知母+黄柏 → 滋肾阴,清虚火(“补阴以助阳化”)。
少量肉桂 → 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阳得阴则化”)。
(2) 肺痿声嘶、喉痹咳血
病机:肾水亏于下,虚火刑金 → 肺燥津枯,咽喉失养。
配伍原理:
黄柏 → 苦寒坚阴,直折龙雷之火(“浚其源”)
知母 → 清肺润燥,如甘霖降火(“沛之雨而腾之露”)
肉桂 → 引虚火归肾,防寒药格拒(“导龙归海”)
尤在泾点睛:
此方较六味丸(补水缓不救急)、生脉散(保金难润燥)更速效,因直击 “水衰火炎” 之根本。
三、配伍精妙:三药协同的“三角关系”
药对 | 相互作用 | 目的 |
---|---|---|
黄柏+知母 | 苦寒与甘寒结合,清润并行 | 降火不伤阴,滋阴不助火 |
黄柏+肉桂 | 寒热反佐,肉桂制黄柏之凝滞 | 防冰伏气机,助气化流通 |
知母+肉桂 | 润燥与温通结合,水火既济 | 防燥热伤肺,引火下行归肾 |
四、临床应用要点
1. 适用证候
癃闭:老年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肾阴虚型,见小便无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上焦虚火:慢性咽炎、喉源性咳嗽、干燥综合征(喉燥声嘶、干咳少痰、脉细数)。
2. 禁忌证
实热癃闭(口渴、尿赤、苔黄)→ 忌用(当投八正散)。
阳虚癃闭(畏寒、肢冷、脉沉迟)→ 忌用(当投济生肾气丸)。
3. 现代化裁
癃闭甚:加 怀牛膝15g 引药下行,冬葵子10g 滑窍通淋。
虚火刑金:加 玄参10g 滋肾利咽,麦冬10g 润肺生津。
五、与类似方剂的鉴别
方剂 | 病机 | 核心药物 | 主治侧重 |
---|---|---|---|
滋肾丸 | 肾阴虚,气化无力 | 知柏+微量肉桂 | 癃闭(口不渴)、虚火喉症 |
济生肾气丸 | 肾阳虚,水液停滞 | 桂附+车前子牛膝 | 水肿、阳虚癃闭 |
大补阴丸 | 阴虚火旺,虚火灼津 | 知柏+龟板熟地 | 潮热盗汗、咯血遗精 |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哮症·尤氏治小便不利》
<目录>卷七\哮症
<篇名>尤氏治小便不利
属性: 滋肾丸 (一名通关丸) 治小便不通、口不渴者。并治肺痿声嘶,喉痹咳血,烦躁等症。 黄柏 知母(各一两) 肉桂(一钱)研末,蜜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此方一治小便不通,盖以小便由气化而出,气者,阳也,阳得阴则化,故用知柏以补阴,少佐肉桂以化气。一治肺痿声嘶喉痹等症,盖以前症皆由水衰于下,火炎于上而克金,此时以六味丸补水,水下不能遽生也,以生脉散保金,金不免犹燥也,惟节用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伏龙雷之沸火,是谓浚其源而安其流。继用知母之清以凉肺,是谓沛之雨而腾之露。然恐水火不相入而相射也,故益肉桂为反佐,兼以导龙归海,此制方之妙也。
六、尤在泾制方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阴阳互求”治癃闭:
非单纯利尿,而是通过 滋阴助阳化气(知柏补阴,肉桂助化)恢复膀胱功能。
“引火归原”治喉疾:
上病下治,以 黄柏清肾中伏火 + 肉桂引火下行,破解“虚火上炎”难题。
反佐法的典范:
肉桂仅占全方 1/22 剂量,却成点睛之笔,防知柏寒凝,促阴阳交泰。
总结:滋肾丸是治疗 肾阴虚型癃闭 和 虚火浮越喉症 的经典方,其“滋阴降火佐以温化”的思路,对现代泌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