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对《医学实在易·卷七·呕吐哕呃》内容的系统解析,结合原文方剂、禁忌及临床运用要点:
一、核心方剂与化裁
1. 二陈汤(加生姜)
原文定位:治呕吐哕呃的基础方(“变时法为神奇,其效如神”)。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 生姜四钱(关键增量)。
增效原理:
生姜用量加倍 → 强化温中止呕、化饮降逆之力;
适用于 痰饮内停型 呕吐(呕清水痰涎、苔白滑)。
2. 通草橘皮汤 → 芦根饮(《千金方》化裁)
方名 | 组成 | 主治病机 |
---|---|---|
通草橘皮汤 | 通草、橘皮、粳米、芦根汁 | 伤寒胃热呕逆(实热证) |
芦根饮 | 去通草、橘皮,加竹茹、生姜汁 | 伤寒后虚热呕哕、反胃、干呕 |
配伍转变意义:
通草、橘皮偏走表 → 竹茹清胃虚热,生姜汁护胃止呕;
从 清实热 转向 清虚热兼和胃。
二、名家用药禁忌警示
1. 朱丹溪禁忌(油性药物)
忌用:瓜蒌实、桃仁、莱菔子、栀子等“有油之物”。
机理:油质药物滑肠滞胃,易刺激胃腑加重呕吐(与现代“脂质延迟胃排空”理论吻合)。
临床注意:呕吐患者慎用含油脂中药(如杏仁、火麻仁)及油腻食物。
2. 张景岳禁忌(气味辛烈药)
忌用:苍术(因“味不纯而动呕”)。
机理:辛燥烈性气味刺激胃络,诱发呕吐反射(尤其适用于胃气虚弱者)。
替代方案:需燥湿时改用 白术(气味甘润)或 白扁豆(健脾化湿不伤胃)。
三、呕吐哕呃分型论治框架
证型 | 病机特点 | 首选方 | 关键药物 |
---|---|---|---|
痰饮内停 | 呕清水痰涎,苔白滑 | 二陈汤+生姜四钱 | 半夏、生姜(温化水饮) |
胃热实证 | 呕吐酸苦,口渴苔黄 | 通草橘皮汤 | 芦根汁、通草(清胃降逆) |
胃虚虚热 | 干呕声弱,舌红少苔 | 芦根饮 | 竹茹、粳米(养胃清虚热) |
胃寒气逆 | 呕哕遇寒加重,肢冷 | 丁香柿蒂汤(补) | 丁香、柿蒂(温中降逆) |
肝胃不和 | 呕酸胁痛,情绪诱发 | 左金丸+旋覆代赭汤 | 黄连、吴茱萸(平肝和胃) |
注:陈修园未列胃寒、肝胃证方,据其学术思想补充关联方剂。
四、临床活用要点
生姜的妙用:
寒呕:生姜配半夏(小半夏汤);
热呕:生姜配竹茹(芦根饮);
虚呕:生姜配人参(理中汤)。
呃逆(哕)的特殊处理:
实证:枇杷叶+代赭石降逆;
虚证:旋覆花+党参补虚降气。
禁忌药物规避:
呕吐急性期禁用滋腻(熟地)、油润(桃仁)、腥臭(阿胶)之品。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哮症·呕吐哕呃》
<目录>卷七\哮症
<篇名>呕吐哕呃
属性: 二陈汤 (方见痰饮) 加生姜四钱为主,变时法为神奇,其效如神。
通草橘皮汤 (《千金》) 治伤寒胃热呕逆。通草(二钱) 橘皮(一钱五分) 粳米(一撮) 生芦根汁(一杯)水煎热服。 去通草、橘皮,加竹茹、生姜汁,《千金》名芦根饮,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干呕。
丹溪云∶“凡呕家禁服栝蒌实、桃仁、莱菔子、山栀,一切有油之物,皆犯胃作呕。”
景岳云∶“呕家亦忌苍术,以其味不纯而动呕也。”
五、陈修园学术思想精髓
执简驭繁:以二陈汤为底方,通过 生姜剂量变化(四钱)应对多数痰饮呕吐。
尊古不泥:化裁《千金方》时,依病机转换灵活调整药物(通草橘皮汤→芦根饮)。
重视胃气:强调“呕家禁服”清单,体现“胃气以降为顺”的核心原则。
总结:此篇虽短,却直击呕吐治疗要害—— 治呕先护胃,通过经典方化裁与严格禁忌,为临床提供高效安全的辨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