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医学实在易·卷七·实症诸方》中 四顺清凉饮 的深度解析,结合陈修园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要点:
一、方剂组成与剂量
药物 | 剂量 | 性味归经 | 核心作用 |
---|---|---|---|
当归 | 等分(君) |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养血润肠,防大黄峻泻伤阴 |
大黄 | 等分(臣) | 苦寒,归脾、胃、大肠经 | 泻热通腑,攻积导滞 |
黄芩 | 等分(佐) | 苦寒,归肺、胆、大肠经 | 清上焦肺热,兼清肠中湿热 |
甘草 | 等分(使) |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调和诸药,护胃缓急 |
二、配伍精义与方解
1. “通而不伤”的制方思想
陈修园强调此方 “通大便而不伤元气”,关键在四药配伍:
当归:补血润燥 → 制大黄之燥烈,防耗阴血(尤适血虚便秘)
甘草:甘缓和中 → 制黄芩、大黄之苦寒,护胃气
大黄+黄芩:肺肠同治 → 黄芩清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通腑实
2. 与承气汤类方的对比
方剂 | 组成特点 | 适用证型 | 攻邪力度 |
---|---|---|---|
大承气汤 |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 阳明腑实重症(痞满燥实) | ⭐⭐⭐⭐⭐ |
四顺清凉饮 | 大黄+当归+黄芩+甘草 | 虚实夹杂便秘(兼血虚/肺热) | ⭐⭐☆(中和) |
陈修园深意:此方为承气汤的“温和版”,专为体虚不耐峻下者设计。
三、主治病机与症状
核心病机:肠燥腑实兼阴血不足
实:大肠积热,传导失司 → 便秘腹痛
虚:阴血亏虚,肠道失润 → 便干如栗
典型症状:
大便干结难下,伴口干舌燥
面白无华、舌红少津(阴伤之象)
或兼咳嗽痰黄(肺热移肠)
四、临床应用要点
1. 适用人群
产后/术后血虚便秘
老年肠燥便秘(兼轻度热结)
肺热咳嗽伴大便不通(如肺炎恢复期)
2. 加减化裁
兼症 | 加味药物 | 作用 |
---|---|---|
阴虚甚 | 生地、玄参 | 增液润肠 |
腹胀痛 | 枳壳、厚朴 | 行气除满 |
痔疮出血 | 槐花、地榆 | 清肠止血 |
肺热痰黄 | 瓜蒌皮、鱼腥草 | 清肺化痰 |
3. 禁忌证
纯虚寒便秘(腹冷喜按、脉沉迟)→ 忌用(当投济川煎)
急腹症(肠梗阻、阑尾炎)→ 禁用(需外科处理)
五、陈修园学术思想延伸
“顺”字深意:
顺气血(当归养血)、顺腑气(大黄通下)、顺肺气(黄芩清宣) → 三焦同调。
护元思想:
反对一味峻下(如巴豆、甘遂),主张“通中寓补”,甘草、当归即护元关键。
六、现代应用场景
疾病 | 辨证要点 | 用法参考 |
---|---|---|
习惯性便秘 | 便干如栗,面色萎黄 | 原方+火麻仁15g |
慢传输型便秘 | 腹胀便意弱,舌淡红少津 | 原方+生白术30g(运脾通便) |
肺感染伴便秘 | 痰黄黏稠,大便数日未行 | 原方+全瓜蒌20g |
经典案例:老年女性,便秘半月,便干如羊屎,乏力口干,舌红苔薄黄。
处方:当归12g,大黄6g(后下),黄芩9g,甘草6g,加麦冬15g。
疗效:3剂后大便通畅,去大黄续服5剂巩固。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哮症·实症诸方》
<目录>卷七\哮症
<篇名>实症诸方
属性: 承气汤 大柴胡汤 (俱见伤寒) 防风通圣散 (见中风) 还魂汤 (见厥症)
四顺清凉饮 通大便而不伤元气。 当归 大黄 黄芩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总结
四顺清凉饮是治疗 虚实夹杂型便秘 的经典方,其 “泻实不伤正,润燥不滞邪” 的配伍思想,对现代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陈修园以此方与峻下剂(承气汤)并列,彰显其 “因势利导,中病即止” 的临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