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对《医学实在易·卷七·积聚痞气奔豚方》中两首核心方剂的深度解析,结合陈修园注解与临床实践:
一、加味平胃散(治积聚痞块)
组成与配伍精义
药物 | 剂量 | 性味归经 | 核心作用 | 配伍意义 |
---|---|---|---|---|
苍术 | 五钱 | 辛温,归脾、胃经 | 燥湿运脾,破除积滞 | 君药,攻散痰瘀结块 |
酒大黄 | 三两 | 苦寒,归脾、胃、大肠经 | 酒制缓峻,活血攻积 | 臣药,荡涤肠胃癥瘕 |
川芎 | 五钱 | 辛温,归肝、胆经 | 行气活血,通达郁结 | 佐药,消血瘀 |
沉香 | 一钱五分 | 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 降气止痛,温中纳气 | 使药,引诸药入下焦 |
基础方 | 平胃散全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瞿麦、麦芽、木香 | 消食导滞,通淋化积 |
主治与使用要点
病机:痰瘀互结,气滞成积(痞块、癥瘕)
关键指征:腹中包块固定拒按,舌紫苔腻
特殊用法:
黄昏服药:借夜间阴气助药力深入病所
忌晚饭:空腹使药力专攻积滞
效验标志:大小便排出“恶物”(瘀血、黏液)
禁忌:孕妇、体虚者禁用(攻伐力强)
现代应用
对应疾病:胃肠息肉、早期肝硬化、子宫肌瘤
化裁建议:
瘀血甚 → 加 三棱、莪术
痰湿重 → 加 半夏、白芥子
二、金匮奔豚汤(治气逆冲痛)
组成与病机对应
配伍精解
药组 | 药物 | 作用靶点 |
---|---|---|
调和阴阳 | 川芎+当归+白芍 |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
通阳降逆 | 生姜(四钱)+半夏 | 温胃止呕,化痰散结 |
升降枢纽 | 生葛根(升清)+李根皮(降浊) | 恢复气机升降之道 |
少阳专药 | 黄芩(二钱) | 清泄郁热,枢转少阳 |
陈修园点睛
“少阳为阴阳之道路”
方中黄芩为少阳专药(呼应小柴胡汤),枢转气机
李根皮降冲逆之气,生葛根升清阳之陷,恢复“升降相因”
现代应用
核心病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性气冲
辨证要点:
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发作时伴寒热往来、腹痛烦躁
加减:
阳虚畏寒 → 加 桂枝 温通冲脉
郁热口苦 → 加 栀子 清肝泻火
三、两方对比与陈修园学术思想
方剂 | 病机核心 | 治法特点 | 组方思维 |
---|---|---|---|
加味平胃散 | 痰瘀积滞胃肠 | 峻药缓攻(酒制大黄) | “通腑消癥” |
金匮奔豚汤 | 气逆扰动冲脉 | 升降同调(葛根/李皮) | “调和阴阳,枢转少阳” |
核心学术思想:
积聚攻邪:以“通”为要(大黄、川芎破瘀,苍术化湿)
奔豚调气:以“和”为贵(升降相因,寒热并调)
重视枢机:无论攻补皆顾护少阳(黄芩的妙用)
总结:此篇体现陈修园“攻积不伤正,调气重枢机”的临证智慧,为现代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提供经典思路。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哮症·积聚痞气奔豚方》
<目录>卷七\哮症
<篇名>积聚痞气奔豚方
属性: 加味平胃散 治积气痞块, 瘕等症。 苍术 陈皮 浓朴 甘草 瞿麦 麦芽 川芎(各五钱) 沉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大黄(酒浸)三两.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忌油腻动风之物及房事一月。药须黄昏服,勿食晚饭,大小便见恶物为度。加减详本论。
金匮奔豚汤 治奔豚寒热往来,气上冲胸腹痛。 炙草 川芎 当归 黄芩 白芍(各二钱) 半夏 生姜(各四钱) 生葛(五钱) 李根白皮(三钱)水三杯,煎八分服。
上升下降,无论邪正之气,未有不由少阳,以少阳为阴阳之道路也,阴阳相搏,则腹痛。方中有芎、归、芍药以和阴,生姜以通阳,又有半夏安胃,甘草益脾,分理阴阳之交争,而腹痛可愈矣。气升则热,方中有李根白皮以降之,气降则寒,方中有生葛根以升之,升降得宜,而寒热可愈矣。且黄芩一味,为少阳遄药,观《伤寒论》大、小柴胡等汤,皆用此味,可知千变万化中,按定六经之法,不逾一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