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对《医学实在易·卷七·伤食》所列方剂的系统解析,结合原文主治与临床活用要点:
一、核心方剂解析
1. 平胃散(燥湿运脾基础方)
组成:
苍术(三钱,炒)为君 → 辛烈燥湿,醒脾化浊
厚朴(二钱,炒)为臣 → 苦温降气,消胀除满
陈皮(二钱)为佐 → 理气化痰,助运中焦
炙草(一钱)+ 生姜(五片)为使 → 调和药性,温中止呕
主治:
湿滞脾胃(舌苔白厚腻,脉濡缓)
衍生症状:脘痞吞酸、嗳腐厌食、泻痢瘴疟、水土不服
陈修园点睛:
“治脾胃不调” → 非补益剂,乃 恢复中焦升降枢纽 之方
2. 瓜蒂散(涌吐宿食峻剂)
组成:
瓜蒂(炒) + 赤小豆(煮)等分 → 苦酸相配,催吐力强
香豉七合煎汁送服 → 护胃防伤正
主治:
宿食停聚上脘(胸膈胀痛,欲吐不得)
使用铁律:邪在高位(上焦),体实脉滑
禁忌:
孕妇、虚人、宿食已入肠者禁用(误用致气脱)
3. 三一承气汤(通腑攻积全能方)
见瘟疫篇: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
主治伤食发展三阶段:
阶段 病机 方证要点 早期 食停胃脘(高位) 瓜蒂散吐之 中期 食滞中焦(痞满) 平胃散消之 晚期 食积化热入肠 三一承气汤下之
二、伤食分型论治框架
证型 | 病机特点 | 首选方 | 加减要点 |
---|---|---|---|
湿食困脾 | 苔腻脘痞,嗳腐酸臭 | 平胃散 | 加山楂、麦芽(消肉食米面) |
寒食结滞 | 腹痛喜暖,吐泻清冷 | 平胃散+干姜 | 干姜温中化冷积 |
热食壅胃 | 口臭苔黄,烦渴便秘 | 三一承气汤 | 轻症用枳实导滞丸 |
痰食互结 | 呕恶眩晕,喉有痰声 | 平胃散+莱菔子 | 合二陈汤化痰 |
三、临床使用要点
平胃散活用举例
水土不服:平胃散 + 藿香、佩兰(化湿解表)
小儿积滞:平胃散减半量 + 焦三仙(安全有效)
脂肪肝:平胃散 + 泽泻、决明子(降脂化浊)
瓜蒂散现代替代方案
指征把握:
适用于急性胃扩张、食物中毒早期(4-6小时内)
安全用法:
瓜蒂粉3g + 赤小豆粉3g,煎香豉汤送服,吐后服冷粥护胃
三一承气汤使用警戒
腹诊关键:必见 “痞满燥实”(腹硬拒按,苔老黄)
中病即止:大便通即停服,免伤正气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哮症·伤食》
<目录>卷七\哮症
<篇名>伤食
属性: 平胃散 治脾胃不调,心腹痞满,吞酸嗳腐,泻痢,瘴疟,不服水土等症。 苍术(三钱,炒) 陈皮 浓朴(各二钱,炒) 炙草(一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瓜蒂散 宿食在上脘,用此吐之,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也。瓜蒂(炒) 赤豆(煮,等分)上为细末,以豉七合,煮汁和散一匕服。一法温浆水调服一钱匕,取吐为度。
三一承气汤 (见上瘟疫)
四、陈修园伤食治疗思想精髓
分层次论治:
上焦(吐)→ 中焦(消)→ 下焦(下) → 给邪出路,因势利导
重脾胃气机:
平胃散非专治伤食,实为 复中焦升降之枢(湿去则脾运自复)
峻剂慎用原则:
瓜蒂散注明“宿食在上脘”,承气汤用于“食积化热入肠” → 定位精准防误治
总结:此篇虽简,却构建了伤食“吐-消-下”三级诊疗体系,为现代急慢性消化不良、食积发热提供经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