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八一建军节:光辉历程与不朽精神
每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也被尊称为八一建军节。这个属于全体军人的光辉节日,承载着人民军队诞生与成长的壮阔历史。那么,你知道八一建军节是如何确立的吗?为何它从1933年才开始正式庆祝?让我们一同追溯那段烽火岁月,探寻其深刻的由来。
建军节的由来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开端,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奠定了基石。1933年6月,为铭记这一伟大起点,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郑重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提出建议:将南昌起义的爆发日——8月1日,确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并提议在每年的8月1日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庄严宣布:“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这标志着“八一”作为人民军队的诞生日,首次以国家法令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历史导致迟来的纪念
八一南昌起义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人民军队诞生的伟大标志。然而,在起义爆发后的最初六年里,严酷的现实环境阻碍了及时设立纪念日。彼时,革命武装力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下,长期处于艰苦卓绝、辗转奔波的游击战争状态,生存与发展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因此,确立一个固定的纪念节日,在当时难以提上议事日程。直到1933年,革命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相对巩固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机关已迁入中央苏区,并成功开辟了闽北新苏区,红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此时,距离南昌起义已近六周年,如何隆重纪念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终于具备了现实条件并被提上重要议程。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国际背景也促成了这一时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1日爆发,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共产国际决定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国际反战争斗争日”。这样,中央苏区的党、政府和军民,巧妙地将纪念国际反战日与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诞生这两个“八一”主题结合起来,赋予了这个日子更丰富的内涵,最终共同促成了我军这一辉煌节日的诞生。1933年6月23日,中共中央率先通过《中央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的决议》,首次将“八一”作为红军成立纪念日明确写入党的中央文件。紧接着,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明确指出:为永久纪念南昌暴动与红军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签发《中央政府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正式批准了中革军委的建议,并同时对“八一”纪念活动的具体内容,如战旗授予、奖章颁发、红军家属优待政策、红军公田管理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部署。至此,经过苏区党、政府、红军最高领导机构的共同确认和法定程序,8月1日正式被确立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纪念日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首都瑞金第一次庆祝
1933年8月1日,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红军历史上第一次盛大的“八一”纪念日庆祝活动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隆重举行。其中,最为庄严和激动人心的环节,是在瑞金南郊炮兵广场(后称“红军广场”)举行的阅兵典礼。为了防范国民党军飞机的空袭骚扰,并避开南方盛夏的酷暑,阅兵式特意安排在凌晨四点开始。尽管天还未亮,苏区的广大军民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提前汇聚到广场,现场气氛热烈而肃穆。在震天撼地的礼炮轰鸣和悠扬激昂的军乐声中,三名英姿飒爽的阅兵员(代表示威红军部队接受检阅的红军将领)骑马检阅了长达六百余米的雄壮红军队列。检阅结束后,阅兵员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红军战士们庄严宣誓,表达为苏维埃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随后,中革军委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向红军学校授予校旗,向新成立的工人师(即中央警卫师)授予军旗。大会还对在革命战争中建立了特别功勋的红军高级指挥员进行了嘉奖,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被授予了象征最高荣誉的一等红星奖章。当黎明的曙光初现天际,分列式正式开始。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红军战士们,护卫着缴获和自制的各种武器装备——包括山炮、“花机关”(冲锋枪)、自动步枪等,迈着整齐坚定的步伐,依次威武地通过检阅台。战士们向检阅台上的首长和代表行注目礼,并齐声高呼革命口号,声震云霄,整个分列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充分展示了红军的军威和战斗力。除了盛大的阅兵式,这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纪念活动还从文化和体育等多个维度展开:工农剧社举行了精彩的“八一”纪念文艺晚会,红军学校组织开展了全校范围的军事体育竞赛,红一方面军则在江西永丰县的藤田地区举办了红军历史上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苏区军民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将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八一纪念的意义
中央苏区时期首次举行的“八一”建军纪念活动,其意义极为重大且影响深远。特别是这次开创性的阅兵仪式,不仅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士气,更确立了一种庄重、规范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范式,成为此后人民军队举行重大纪念活动和阅兵式的重要先例和模板,为军队的仪式传统奠定了基础。可以说,1933年的首次“八一”纪念活动,成功达到了提升军事训练热情、普及军事技术、丰富部队与群众文化生活的预期目标。它如同一座精神的熔炉,有力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意志,振奋了全苏区军民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军民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决心。同时,这些活动也紧密配合了当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扩大红军(“扩红”)、筹措战争经费(筹款)和征集军粮(筹粮)等中心任务,为即将到来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它在党和军队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八一建军节,其核心意义在于铭记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伟大诞生和艰辛卓绝的光辉历程。它旨在激发全体官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斗志与崇高使命感,激励着一代代军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光荣传统和战斗作风,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这同样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余载光辉历程与不朽功勋的崇高礼赞,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强军兴军伟大事业的坚定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