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为《医学实在易·卷七·素盛诸方》篇的整理解析,结合陈修园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补充完整:
一、核心方剂与主治
1. 九制苍术散(喻嘉言《寓意草》推崇)
组成与炮制:
茅山苍术十斤 → 米泔水浸一夜(去燥性)→ 去皮切片 → 黑芝麻拌匀 → 九蒸九晒(减辛燥,增润性)
服法:研末,每服6-9g,枣汤送服,每日2次。
主治:
痰湿壅盛型肥胖(素盛体肥,多湿多痰);
久服可调理代谢(“久服成地仙”喻其延年之效)。
方义:
苍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
黑芝麻:制其辛烈,润肠防燥;
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药性。
2. 防风通圣散(原注“见中风篇”)
主治:表里俱实之素盛证
症见:肥胖伴便秘、疮疡、头昏目赤(湿热内蕴,风邪外袭)。
3. 二陈汤(原注“见痰饮篇”)
主治:痰湿中阻之素盛证
症见:体胖痰多,胸闷呕恶,苔白腻(“肥人多痰湿”基础方)。
4. 乾坤得一丸(特殊用法)
组成:未炮制的大黄(生大黄)为丸。
主治:痰热腑实之重症肥胖
症见:大腹便便,面红苔黄,便秘口臭(通腑泻热,推陈致新)。
警示:
“此丸峻下,非体壮实热者勿用,中病即止!”
二、素盛体质(肥胖)辨证分型与治法
证型 | 病机 | 主方 | 关键症状 |
---|---|---|---|
痰湿壅盛 | 脾虚湿聚,痰浊内停 | 九制苍术散 + 二陈汤 | 体胖困重,痰多便溏,舌淡胖 |
湿热内蕴 | 三焦郁热,腑气不通 | 防风通圣散 | 肥胖面油,便秘痤疮,苔黄腻 |
痰热腑实 | 热结阳明,浊毒内积 | 乾坤得一丸(短期用) | 腹硬便秘,口臭脉实,舌红苔焦 |
脾虚气弱 | 虚性肥胖,水谷不化 | 六君子汤 | 肥胖乏力,食少浮肿,气短自汗 |
三、陈修园学术思想精要
“治肥先治痰,治痰先治脾”:
九制苍术散为治本之方,通过九蒸九晒转化药性,使燥而不伤阴。
通补结合:
虚胖用 补中益气汤(提气化湿);
实胖用 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
峻药慎用原则:
乾坤得一丸(生大黄丸)仅用于急症,不可久服。
四、叶天士补充法(据肥胖证治延伸)
络滞致肥:
症:局部肥胖(如腹大如鼓),舌暗紫。
方: 苍术 + 山楂 + 丝瓜络(通络化浊)。
木土不和:
症:肥胖伴胁胀、情绪抑郁。
方: 九制苍术散 + 柴胡、香附(疏肝健脾)。
五、临床注意事项
九制苍术散现代应用: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苍术末6g/日,配合低碳饮食;
炮制改良:九蒸九晒可用 低温烘烤+黑芝麻油拌 替代。
乾坤得一丸风险提示:
生大黄丸易致腹痛、水电解质紊乱 → 改用 制大黄粉(3g/日)更安全。
禁忌证:
阴虚内热(口干舌红)忌苍术散;
孕妇、体虚者禁乾坤丸。
喻嘉言注“久服成地仙”解读:
非指长生不老,而是通过健脾燥湿改善痰湿体质,延缓代谢性疾病进程。
对应原文:
《医学实在易·卷七·怔忡(惊悸、健忘同治)·素盛诸方》
<目录>卷七\怔忡(惊悸、健忘同治)
<篇名>素盛诸方
属性: 九制苍术散 治肥人多湿痰盛,久服成地仙(喻嘉言《寓意草》有论。茅山苍术(十斤,米泔水浸一宿,去皮切片,以黑芝麻拌,九蒸九晒。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枣汤下,一日两服。
防风通圣散 (见中风) 二陈汤 (见痰饮) 乾坤得一丸 (即药肆所卖,未制大黄为丸。今新易此。
附:关联方剂参考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陈皮6g、半夏9g → 治脾虚痰湿型肥胖。
防己黄芪汤(《金匮》):防己12g、黄芪15g、白术9g、甘草6g → 治虚胖水肿(“尊荣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