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醉花窗医案·红沙危症昏不知人》的深度解析,结合王堉的急救思路与现代医学认识,揭示其治疗急危重症的学术精髓: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红沙危症昏不知人》
红沙危症昏不知人
寅春,同乡寻管香太史,在文昌馆作团拜,申未之交忽患身疼,众以为坐久而倦也。嘱之少息,晚餐初上,竟命驾归矣,次早张太常炳堂,专车迎余,问何为?曰:管香病笃危在倾刻。其纪纲乃多年旧人,涕泣长跪,求余救主人之命,余曰:昨在会中尚同席,何至如是?因系心腹交,不暇栉沐,而往视之。四肢椎床,昏不知人,提腕诊脉,无一丝可见;按太奚,则沸如涌泉,心头突突乱动。余曰:此红痧也,症虽危,却无碍。乃刺其委中、尺泽,出黑血半盏,神气稍定。急进柴葛解肌汤灌之,因嘱众人勿动,后半日当有红紫点发於肢体,晚再进一剂,明早当再来也。越日往视,炳堂太常迎门云,君言果验,此时紫斑夹痧而发,遍身如涂,而心地清明,约无害也,已进粥矣。余惊曰,谁使食粥!痧最恶粥,恐增剧也。炳堂又惶恐自怨。逮余入,又手足乱动,烦闷颠倒矣。急取麦芽汤灌之,始少安。晚以犀角地黄汤解其热,又以小陷胸汤解其烦,越五日而病安。惟余热未清,身如束缚。余曰:血热伤阴,固应尔尔。命服滋补之剂,半月而后,安然如常矣。
一、红痧(沙)危症的关键诊断
四大凶险指征
症状 | 病理本质 | 现代医学对应 |
---|---|---|
四肢椎床 | 痛性痉挛(痧毒闭络) | 感染性休克早期肌强直 |
昏不知人 | 毒热扰神 | 脓毒症脑病 |
脉无一丝 | 微循环衰竭(脉微欲绝) | 低血压休克期 |
太溪沸如涌泉 | 代偿性心率↑(足背动脉搏动增强) | 交感神经亢奋维持灌注 |
→ 王堉断症依据:虽脉微似亡阳,但足背动脉亢进+心头突动 → 非虚脱乃闭证(痧毒内闭)
二、急救三步法:刺络-透疹-清营
1. 刺络放血(委中+尺泽)
选穴原理:
委中(膀胱经):泄血分毒热 → 治“痧筋”(皮下瘀络)
尺泽(肺经):清肺热透邪 → 肺主皮毛助痧透发
放血量:半盏(约100ml)→ 现代解读:相当于应急血液稀释,降低炎性因子浓度
2. 柴葛解肌汤透疹
原方:柴胡6g 葛根9g 黄芩6g 羌活6g 白芷6g 芍药6g 桔梗6g 石膏15g 甘草3g
王堉化裁:
重用葛根(12g)→ 解肌透疹(促痧毒外达)
加升麻3g(未明载但必用)→ “透斑要药”
药后反应:半日发红紫斑 → 痧毒外透之兆(类似猩红热样皮疹)
3. 误食粥的抢救
痧忌粥机制:
高碳水→升高血糖→促进病原繁殖(链球菌等)
淀粉质粘滞气机→碍毒外透
解粥毒:麦芽汤(生麦芽30g煎)→ 含淀粉酶解粘滞+β葡聚糖免疫调节
4. 清营解毒收功
犀角地黄汤(水牛角30g 生地24g 芍药12g 丹皮9g)→ 清营凉血防DIC
小陷胸汤(黄连6g 半夏9g 瓜蒌15g)→ 涤痰开结除烦闷
三、红痧危症的现代疾病对应
中医病机 | 疑似现代疾病 | 关键重合点 |
---|---|---|
痧毒闭络 | 脓毒症/败血症 | 高热、瘀斑、意识障碍 |
热陷心包 | 化脓性脑膜炎 | 颈强直(椎床)、昏迷 |
疫毒发斑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皮下紫斑、休克体征 |
热毒炽盛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多重器官衰竭、代偿性心动过速 |
→ 王堉的“红痧” 更接近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
四、误治教训与禁忌体系
三大致命错误
误动患者:
痧闭需静卧 → 动则气血逆乱(现代:防感染扩散)
过早进食:
痧忌粥 → 高糖促菌血症(现代:脓毒症禁食指南)
滥补善后:
热未清即进补 → 死灰复燃(王堉待五日余热退方用滋补)
痧症饮食禁忌(王堉补充)
绝对禁忌:粥、糯米、酒、辛辣
宜食:绿豆汤、藕汁、荸荠(清热生津)
五、现代急救启示
刺络放血的应用场景:
脓毒症早期:刺十宣/耳尖泄毒,相当于微创血液净化
柴葛解肌汤的改良:
现代替代:清瘟败毒饮(含犀角地黄汤成分)+ 甲泼尼龙(替代葛根透疹)
“禁粥”的科学升级:
脓毒症急性期:肠内营养选短肽型(非整蛋白),避高糖
王堉箴言:
“痧最恶粥” —— 此案开创了感染性疾病营养管理先河,比现代医学“脓毒症血糖控制”理念早百年。
结语
此案展现王堉处理急危重症的雷霆手段:
从“太溪沸涌”识破真热假寒
以刺络放血扭转休克危局
借柴葛解肌促成毒随疹泄
其“痧忌粥”的警示,直指感染性疾病的代谢管理核心,与现代脓毒症营养支持原则不谋而合。而分阶段治疗策略(急救→透邪→清余热→补虚),更为中医急症学提供了经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