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醉花窗医案·脾虚失运大便不通》的深度解析,结合王堉的辨证思路与中医气机理论,揭示其“塞因塞用”的逆向思维精髓: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脾虚失运大便不通 》
脾虚失运大便不通
薛鹤亭侍御名呜皋,陵川人,古道照人。在吏部时掌选事,胥吏不敢欺以隐。后作御使,数条奏忤上旨,而公正无阿识者服焉。甲寅夏,其夫人患大便不通,医士或以为实热,投承气汤不效;或以为肠燥,投火麻仁亦不效;或以为食滞,投平胃散,通而旋塞。延余治之。诊其六脉微弱,右关尤甚,右尺脉细如丝。乃曰:此脾虚不能转运故也。遂立四君平胃汤,重用潞参至一两。鹤翁曰:病苦不通,塞之不转剧乎?余曰:君不识此。内经云:"塞因寒用"。盖人大小二便,全凭中气转运中气不摄,则泄泻;中气太虚,则不能下送。夫人之病,非不欲不便,盖欲便而不下也。今以四君提其中气,平胃散调其胃气,再不通者事不复为此矣。晚即照方服之,次早即便数下,肚腹空虚,精神爽健,早餐已进三碗矣。午后来信云:同内之病,已十去八九,何神若是,昨日之言,思之不得其解,愿暇时一请教也。次日即来拜谢。余曰:君未读医书,诚难下也。人之脾胃,何独不然。鹤翁曰:闻所未闻,今乃知大便不通之不无虚证也。遂与余为至交焉。
一、误治链:三套方案皆陷思维定式
前医方案 | 理论依据 | 结果 | 误诊根源 |
---|---|---|---|
承气汤 | “大便不通=实热” | 不效 | 忽略脉象微弱(非实热证) |
火麻仁丸 | “肠燥津亏” | 不效 | 未察舌淡苔润(非阴虚) |
平胃散 | “食滞中阻” | 通而旋塞 | 未识气虚推运无力(非积滞) |
→ 王堉洞见:前医皆困于“不通当通”的线性思维,未悟“虚闭”本质
二、脉诊破局:右关右尺的密码解读
脉象三重奏
六脉微弱:整体气衰
右关尤甚:脾虚失运(右关主脾胃)
右尺细如丝:肾阳不助脾土(右尺主命门)
→ 形成 “脾肾气陷-传送无力” 的病机闭环
三、四君平胃汤的配伍玄机
组方结构(王堉独创)
药组 | 剂量 | 作用靶向 | 现代药理 |
---|---|---|---|
君药 | 潞参30g | 峻补中气为动力源 | 党参多糖增强肠平滑肌收缩力 |
臣药 | 白术12g | 健脾燥湿复运化 | 调节肠道水通道蛋白 |
佐药 | 苍术9g | 醒脾化湿(平胃散核心) | 促进胆汁分泌助脂质消化 |
使药 | 陈皮6g | 理气防滞,轻宣肺气 | 刺激迷走神经促肠蠕动 |
特殊配伍 | 茯苓9g+炙草3g | 四君根基,守中州 | 调节肠菌群稳态 |
→ “塞因塞用”本质:以补开塞,重建中轴气机升降
四、气机升降模型:挑夫喻的深层内涵
中气转运二便的生理模型
肾阳(右尺)→ 蒸腾气化 ↑
↗
中焦脾胃(右关)→ 升降枢纽
↘
大肠/膀胱 → 传导排泄 ↓
病理状态:
脾虚(右关弱)→ 升降枢纽停摆 → 肾阳不达下焦(右尺细)→ 大肠失推运治疗靶点:
重补中气(潞参30g)→ 重启枢纽 → 肾阳得助 → 传导自复
→ 此即王堉“挑夫喻”的科学内核
五、类证鉴别:虚秘 vs 实秘
鉴别点 | 脾虚失运型(本案) | 阳明实热型 | 肠燥津亏型 |
---|---|---|---|
脉象 | 右关弱,右尺细 | 滑实有力 | 细数 |
舌象 | 舌淡胖齿痕 | 舌红苔黄燥 | 舌红少津裂 |
腹诊 | 腹软无压痛 | 腹硬满拒按 | 腹无特殊 |
排便特点 | 有便意难出,便后疲乏 | 腹胀痛急迫,便硬如栗 | 便干如羊屎 |
现代对应 | 慢传输型便秘 | 急性肠梗阻 | 习惯性便秘 |
六、现代临床转化应用
四君平胃汤的拓展
老年慢传输便秘:
原方 + 肉苁蓉15g(温肾阳助动力)
术后肠麻痹:
潞参改红参10g + 加枳实12g(增强胃肠收缩)
IBS-C(便秘型肠易激):
苍术改炒白术 + 加白芍15g(解痉止痛)
“塞因塞用”禁忌证
机械性肠梗阻(绝对禁忌)
甲状腺功能减退便秘(需联合优甲乐)
帕金森病便秘(需神经调控)
结语
此案彰显王堉“以脉为纲,逆向破局”的临证智慧:
从“承气汤无效”反推非实证
凭“右关微弱”锁定脾虚病本
创“四君平胃”复气机圆运动
其 挑夫运货之喻,将《内经》“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理论活化应用,为现代功能性便秘提供了经典范式。而 重用潞参一两(30g) 的胆识,更启示后人:大补中气可破解“虚性梗阻”,比西医促动力药更具整体调节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