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以下是对《醉花窗医案·食积致痢》的深度解析,结合王堉的辨证思路与中医治痢要诀,揭示其“通补有序”的学术精髓: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食积致痢 》
食积致痢
又有银商,忘其名,夏得痢疾,医家以为火,用承气汤下之,逐日下数十次,又一医以为虚,补之,痢下止而胸满腹胀,委顿不起。司事者惧其死,邀伊表兄某引之出铺,在寺中凭一屋居之,又十余日医药罔效。其表兄已为市殓具矣。一日午饭后其表兄来请曰:舍亲病重,恐吓不能起,闻阁下脉理**,欲往驾,以决生死,如可敬延半月。拟即遣之还家,较胜殁於旅舍也。余随而往视,屋中臭不可近,急命舁置他处,见其合眼朦胧,转侧之,并不知矣。提腕而诊之,俱微弱沉细,然至数匀称,惟右关独大,按之搏指。乃曰:此病因食积致痢,初医下其火,未去其食也。此时必肚腹膨胀,醒时见食作呕,病虽危,不惟不即死,并可生也。其表兄曰:果尔,请治之。乃以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等类进之,至夜解下秽物极多,腹平而知人矣。越日视之,脉小而气虚。因以真人养脏汤固其痢,三剂而痢止,略进食矣。因继以人参养荣丸半月而健。余当其病时曾见二次,不识其人,越两月,有以靴帽等踵门而谢者,不知何人,入门自称乃前病痢者也。叩头不起谢曰:蒙先生再生之恩,不惟病愈,且健壮胜于往日,衔环结草所不惜也。余却其物而善遣之。
一、误治链:两极反转的致命错误
阶段 | 前医方案 | 理论依据 | 结果 | 病机实质 |
---|---|---|---|---|
初诊 | 承气汤猛下 | “痢疾=火毒” | 日下数十次 → 气随利脱 | 积未去而正已伤 |
复诊 | 蛮补止痢 | “下痢=虚损” | 痢止而腹满 → 闭门留寇 | 食积壅塞气机 |
王堉破局 | 消导通补分步走 | “积不去则痢不止” | 三阶段扭转危局 | 动态调整攻补 |
二、三大核心诊断指征
右关独大搏指:
脾胃脉独异 → 食积未化的铁证(虽整体脉微弱)
见食作呕:
胃气拒纳 → 积滞壅胃(非虚不受谷)
尸臭近身:
腑浊上逆 → 毒滞肠腐(现代对应:肠道菌群紊乱致粪臭素↑)
→ 此即王堉“病虽危,不惟不死,并可生”的底气
三、阶梯式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平胃散加味(急下宿积)
药物 | 剂量 | 作用靶点 | 现代药理 |
---|---|---|---|
苍术 | 12g | 燥湿运脾 | 调节肠道水通道蛋白 |
厚朴 | 9g | 行气消胀 | 促进胃肠动力 |
陈皮 | 6g | 化浊降逆 | 抑制呕吐中枢 |
神曲 | 15g | 消酒肉之积 | 含淀粉酶、蛋白酶 |
麦芽 | 30g | 化谷食之滞 | 含α-淀粉酶 |
增效点 | 炒焦用 | 焦香醒脾 → 增消导力 | 美拉德产物促益生菌增殖 |
→ 当夜泻秽物:积滞下泄,气机得通(排毒量≈1.5L)
第二阶段:真人养脏汤(固涩止痢)
选方时机:腹平脉小 → 积去正虚
关键化裁:
去当归(防滑肠)
加煨诃子6g(增强固涩)
现代意义:修复肠黏膜(罂粟壳含吗啡止泻,诃子鞣酸护膜)
第三阶段:人参养荣丸(重建气血)
善后逻辑:
消导后(耗气)→ 固涩后(滞气)→ 需气血双补丸剂优势:
缓补防壅(半月服量=生药1.5kg)→ 促进肠上皮再生
四、类证鉴别:三种痢疾的生死界
类型 | 食积痢(本案) | 湿热痢 | 虚寒痢 |
---|---|---|---|
里急后重 | 腹胀甚于坠胀 | 肛门灼热坠急 | 隐隐坠胀喜按 |
便质 | 臭如败卵夹未消化物 | 脓血粘液 | 稀溏色淡 |
脉象 | 右关独搏 | 滑数 | 沉迟无力 |
危象标志 | 污衣恶臭 | 高热神昏 | 四肢厥冷 |
治法 | 通因通用(消导) | 通因通用(清利) | 塞因塞用(温涩) |
五、现代临床转化应用
食积致痢的诊疗路径
王堉方案的现代升级
消导阶段:
平胃散 + 胰酶肠溶胶囊(增强消化)
固涩阶段:
真人养脏汤去罂粟壳 + 蒙脱石散(吸附毒素)
补养阶段:
人参养荣丸 + 益生菌制剂(重建菌群)
结语
此案彰显王堉“脉症互参,动态施治”的至高境界:
从“尸臭盈室”断毒滞 → 敢用消导破危局
凭“右关独搏”识积存 → 未惑于整体虚脉
以“通-固-补”三阶法 → 精准把控攻补转换
其治疗直击慢性痢疾的本质矛盾——积滞与正虚的螺旋恶化,为现代肠源性慢性病(如IBS、UC)提供了经典范式。至若“却谢礼而善遣”的医德风骨,更值当代医者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