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此案展现了中医对劳力型中暑的精准急救,其“先救脱、后解暑”的序贯治疗尤具启发性。解析如下: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过劳中暑 》
过劳中暑
伶人某,忘其名,四喜部名旦也,六月初,演泗州城剧,众称善。有某官爱其艺,又出钱命演卖武一折,身体束缚,刀矛剑戟之类,旋舞越二时许,卸妆入后台,则大吐不已,腹中绞痛,急载归家,吐止而昏不知人,推之不醒。其师怒,遣人寻某官,某官知余名,又转同乡请余诊视,乃偕之往,则剩粉残脂,犹晕面颊,汗出如油,气息促迫,呼之不应。提其腕,则六脉浮濡,按之反不见。余曰:此中署阳邪也,命守者以热鞋熨其脐,刻许,稍醒。逐以大剂香薷饮进之,二日而安。后三日,有投小片者,不知其人,问阍人,乃知其伶来谢也,余却而避之。
核心诊疗过程
患者背景:
京剧名旦(四喜班演员),六月初暑热正盛时连演两场武戏:先演《泗州城》(文戏)
续演《卖武》(需束装舞械两时辰≈4小时)
急性发作:
卸妆后大吐不止(暑热犯胃)
腹中绞痛(热郁气机)
归家后昏迷不醒(暑陷心包)
危候特征:
面留残妆,汗出如油(气津大泄)
气息促迫(宗气溃散)
六脉浮濡,按之不见(阳气外越,真阴欲竭)
急救措施:
物理回阳:热鞋熨脐(温通神阙,固摄元阳)→ 刻许稍醒
药解暑邪:大剂香薷饮(香薷、厚朴、白扁豆)→ 二日而安
医德细节:
三日后患者登门致谢,作者“却而避之”(恪守士大夫不与优伶交往的时俗)
病机三层递进
脉诊的生死密码
浮濡脉:轻取可得,细软无力 → 暑热迫津外泄
按之不见:重取无根 → 气阴两脱危候(区别于普通中暑的洪大脉)
此脉象提示需先固脱后解暑,若误用白虎汤等寒凉直折,必致阳亡。
急救三法精析
步骤 | 操作 | 生理作用 | 现代等效方案 |
---|---|---|---|
热熨神阙 | 热鞋敷脐 | 激活冲任,回阳固脱 | 暖水袋温敷腹部 |
刻许稍醒 | 约15分钟苏醒 | 真阳暂复,神志转清 | 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
香薷饮善后 | 解表化湿,和中降逆 | 透暑外出,复脾胃升降 | 口服补液盐+藿香正气水 |
香薷饮的急救价值
组方妙义:
香薷:”夏月麻黄“ → 发汗解表不伤阴
厚朴:降气宽中 → 解腹痛、止呕吐
白扁豆:健脾化湿 → 复脾胃运化
大剂意义:
暑邪已陷深重,常规剂量难透邪,王堉加倍用量(推测30g以上)以力挽狂澜。时序选择:
待神志清醒后方给药 → 避免昏迷时误吸,暗合现代急救原则。
劳力型中暑的现代对照
晚清戏班场景 | 现代对应场景 | 核心病理 |
---|---|---|
束装(厚戏服) | 防疫人员防护服/消防装备 | 散热障碍→核心体温↑ |
武打2时辰(4小时) | 马拉松/高温作业 | 运动性脱水+电解质紊乱 |
戏楼密闭环境 | 无空调厂房/车厢 | 湿球温度指数超标 |
症状三联征 | 热射病典型表现 | 高热+无汗+昏迷(本案有汗为津脱之变) |
四重治疗智慧
固脱先于清暑:
在”汗出如油、脉按不见“的气脱危候前,先以热熨固阳保命,打破”见暑必清“的思维定式。因地因人制宜:
演员面部残妆提示汗出程度(油汗粘粉),此生活细节助力辨证。弃用刮痧深意:
患者气阴两虚,刮痧恐更伤正,故选温和的热熨法 → 虚人忌刺原则。预后判断精准:
”二日而安“符合暑病”来得快、去得速“的特点,若三日后未愈恐生变证。
与”饱食冷饮“案的疗法对参
本案 | 饱食冷饮案 | 治疗哲学 |
---|---|---|
热熨(外治法) | 提水运动(导引法) | 非药物疗法优先 |
救急固脱 | 通腑排积 | ”留人治病“vs”治病通腑“ |
暑邪为外因 | 饮食为内因 | 三因制宜的典范 |
演员行业的医学警示
戏服改革:
束腰厚装不利散热,建议内衬吸湿排汗织物(如古代葛布)。场次管理:
武戏后强制休息,补充梅汁盐水(古法酸甘化阴)。后台监护:
设专人观察演员卸妆后状态(本案”大吐不已“已是预警信号)。
结语:此案对现代防治运动性中暑极具参考价值——当遇到大汗脉濡的虚脱型中暑,当记”热熨神阙固脱,香薷饮透邪“的古法,其安全性优于冰袋降温(易致寒闭)。王氏”却谢“之举虽拘于时俗,然其”活人不居功“的医德,尤值今人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