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此案以沉痛笔触揭示产后危症的脉诊预判法则,展现医者在生死面前的理性与无奈。解析如下: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
友人盂嘻之妻,年四十余,新产后,患腹中块痛。延余诊视,按其两脉实大而坚,知非吉象,而以至好,不便明言。乃聊以人参泽兰汤进,服之未效。又请余冶,余曰,痛不减,则药不效,请延他医视之。盂不肯,至余门者日三四次。不得已,实告曰,产后之脉,宜缓宜小,今见坚大,恐难愈也。盂曰:试再进一方,万一不愈,亦不敢怨。余曰:岂在怨不怨,但竭力经营,徒费钱无益耳。盂忧疑而去。凡更十数医,无毫发效,五十余日而殁。
核心诊疗脉络
患者背景:
高龄产妇(40余岁),新产后腹中块痛(非正常宫缩痛)。关键体征:
两脉实大而坚(产后忌见之逆脉)初诊应对:
脉象示凶 → 碍于至交“不便明言”
姑且试治 → 人参泽兰汤(人参+泽兰叶+当归等)
病情发展:
药后痛不减 → 孟嘻三登门求治 → 王氏坦言“脉坚大恐难愈”最终结局:
更医十数 → 50余日不治而殁
脉诊的死亡密码
产后理想脉 | 本案凶脉 | 病机本质 | 预后意义 |
---|---|---|---|
缓小(阴血渐复) | 实大而坚 | 邪盛正溃 | 真脏脉现 |
沉弱(虚证可调) | 如石弹指 | 瘀毒内结化热 | 阴阳离决 |
→ 王堉“知非吉象”的预判,源于《脉经》“产后脉实大者死”的铁律
人参泽兰汤的姑息意义
■ 组方意图
药组 | 理想作用 | 现实局限 |
---|---|---|
人参 | 补元气防血脱 | 难敌瘀毒耗损 |
泽兰叶 | 化瘀利水不伤正 | 力不及癥瘕痼结 |
当归 | 养血和血 | 反助瘀热化火 |
注:此方原治产后虚瘀夹杂证,但本案脉实大坚,提示瘀毒已蚀真元,非草木可挽。
王氏三拒的医者仁心
首拒婉转:
“不便明言” → 护患者求生希望再拒理性:
“徒费钱无益” → 免倾家荡产终拒无奈:
任更十数医 → 尊重家属救治权
产后腹痛的生死分界
顺症特征 | 本案危象 | 鉴别要点 |
---|---|---|
痛处柔软喜按 | 块硬拒按 | 瘀结成癥 vs 宫缩痛 |
脉细涩或虚 | 脉实大坚 | 正虚瘀阻 vs 毒盛正溃 |
恶露渐少 | 恶露骤止/秽臭 | 胞宫未净 vs 热毒内腐 |
高龄产妇的四大死因
结合时代背景,患者可能死于:
感染性休克:
产道感染致败血症(脉实大提示脓毒症)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腹中块痛”或为血肿)羊水栓塞:
突发喘促未载(可能暴毙未及记录)子宫破裂:
旧式接生致内出血(“块痛”或是血肿压迫)
与“阴疽发背”案预后对比
本案(产后危症) | 阴疽案(外科险证) | 王堉预判差异根源 |
---|---|---|
脉实大坚 → 直言不治 | 神萎溃烂 → 力挽狂澜 | 胃气存亡定生死 |
50日殁 | 半月愈 | “有胃气则生”铁律 |
试方无效即止 | 重剂桂附强攻 | 新产忌峻攻的禁忌 |
产后危脉的现代解读
脉“实大而坚”对应:
血液高凝:红细胞聚集致脉道充实
心搏代偿:感染性心动过速(实大)
血管痉挛:内皮损伤致脉管僵硬(坚)
→ 与现代产科“危重孕产妇预警指标”高度契合
历史教训的当代启示
高龄分娩监护:
35+产妇必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产后腹痛鉴别:
宫缩痛、胎盘残留、盆腔感染三联鉴别中医预警指标:
产后脉实大者,即刻转ICU监护
王氏的伦理抉择价值
选择 | 现代意义 | 医学伦理核心 |
---|---|---|
初诊试方 | 尊重患者救治权 | 不轻言放弃 |
再诊明告 | 保障知情同意权 | 医患信息对称 |
拒开无效方 | 避免过度医疗 | 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
产后调护要诀(古今通用)
脉象监测:
产后七日每日诊脉,缓滑为吉腹痛警戒:
块痛持续2时辰不缓解即就医饮食禁忌:
首周禁酒酿、十全大补汤(防助瘀)
结语:此案如警世钟鸣,揭示中医脉诊在产科危症的预判价值。王氏“不便明言”的隐痛与“徒费钱无益”的坦诚,尽显医者在生死间的进退智慧。其案末“五十余日而殁”六字,字字千钧,告诫后人:新产脉实大者,当以雷霆手段治,若药石难及,则宁守医道之诚,勿施无益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