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此案乃中医“同病异治”与“家庭医学”的经典范例,生动展现王堉对三例关联病症的精准辨治。解析如下: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产后胸痛乳儿痰疾暴怒伤肝三案》
产后胸痛乳儿痰疾暴怒伤肝三案
内人之妹适武举张某之长子,产后患心胃痛。发则饮食俱绝,气促口干。其翁延人视之,皆曰虚,况产妇尤无实症,当培其气血,气血流通,则痛止。始服八珍汤,继服十全大补汤,月余不止。乃来外家求余治。诊其左寸关脉,坚凝而涩,知为瘀血停于胸膈。乃曰,胸膈痛,非心胃痛也。发则内如针刺,口渴气喘,宜散瘀以定痛,不宜补气以益瘀也。前服多补药,何能有效。乃命服失笑散二剂,而痛若失。三日后视之,则其儿始岁余,手足发热,神痴气粗,乳食不进,喉中时时如锯声,众以为惊风,延一邻媪针灸之。余曰:此痰也,针灸则益甚,必平日多置暧处,其母卧而乳之所致也。瞩服白玉饼(方:滑石半夏巴霜朱砂苦矾各一钱神曲糊为丸,滑石为衣)数粒,至晚则下绿色粪如许,乳食进热退而安。后返其家未逾月,乃婿忽来,下车入门,面目黑腻,胸高气喘。问系吐血疾,自言心中时时作呕,两胁刺痛发咳。来求治之。诊其脉弦而滑,乃曰:此气秘也,必有大遂事,暴怒伤肝,乃致是疾。张曰:然。余曰:曾施治否?张曰:有村医以余为阴亏,命服地黄汤,转增腹张,乃辞,而求阁下。余为开苏子降气汤,又开逍遥散方,付之曰:路远病劳,归先服降气汤,气当舒,再服逍遥散,血当止,十数日保无恙,无烦再来也。张谢而去,如言服之,月余,遣人来言,主人病痊愈,恐在念,令小人先告知,有暇必衣冠来谢也,余固止之。
三案诊疗精要
第一案:产后瘀血胸痛(武举长媳)
关键点 | 前医误治 | 王氏纠偏 | 疗效 |
---|---|---|---|
症状 | 心胃痛、气促口干 | 辨为胸膈刺痛如针 | 失笑散二剂痛失 |
脉象 | 未诊(臆断虚证) | 左寸关坚凝而涩 | |
病机 | 产后必虚 | 瘀血阻膈 | |
治法 | 八珍汤→十全大补 | 散瘀定痛(失笑散) |
失笑散方解:五灵脂(酒研)通肝络,蒲黄炭化瘀止血,专治产后败血攻心。
第二案:婴儿痰积(孙儿乳疾)
关键点 | 邻媪误治 | 王氏纠偏 | 疗效 |
---|---|---|---|
症状 | 手足热、神痴气粗 | 喉中痰鸣如锯 | 白玉饼下绿便即安 |
乳食不进 | 斥“卧乳致痰” | ||
病源 | 误判惊风针灸 | 断为痰热积滞 | |
治法 | 针灸(引动风痰) | 攻痰通腑(白玉饼) |
白玉饼方略:
巴霜+半夏:峻下痰涎(现代用胆南星代巴豆)
滑石+朱砂:清热镇惊(今以天竺黄代朱砂)
苦矾:燥湿消积(可换莱菔子)
第三案:暴怒伤肝(武举长子)
关键点 | 村医误治 | 王氏纠偏 | 疗效 |
---|---|---|---|
症状 | 面目黑腻、胁刺痛 | 咳呕气喘(气秘) | 降气汤→逍遥散愈 |
脉象 | 未载(臆断阴亏) | 弦滑有力 | |
病机 | 服地黄汤增胀 | 暴怒肝逆,气火刑金 | |
治法 | 滋阴助湿 | 先降气后疏肝 |
序贯疗法精义:
苏子降气汤(急性期):
苏子+前胡降逆平喘
肉桂引火归元(防气逆咯血)
逍遥散(缓解期):
柴胡+薄荷疏肝透热
归芍柔肝防复
王氏辨证三大神技
脉诊定乾坤
产后左寸关涩→膈瘀(非虚痛)
暴怒脉弦滑→气秘(非阴亏)
溯源抓病根
婴儿痰积→“卧乳致痰”(喂养不当)
夫病吐血→“暴怒伤肝”(情志诱因)
破禁忌如神
产后用失笑散(破“产后禁攻”教条)
婴童投白玉饼(违“小儿忌峻”常理)
误治教训对比
案例 | 误治根源 | 王氏破解之道 |
---|---|---|
产后痛 | “产后无实症”教条 | 脉证合参定瘀血 |
婴儿痰 | 惊风模式化诊断 | 察喂养史断痰积 |
暴怒伤肝 | 见黑腻即断阴亏 | 弦滑脉揭肝郁实热 |
家庭医学链式干预
现代疾病对应方案
19世纪病名 | 21世纪诊断 | 优化方案 |
---|---|---|
产后瘀血胸痛 | 产褥期膈肌痉挛 | 失笑散≈益母草注射液+膈俞刺络 |
婴儿痰积 |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 | 白玉饼≈保和丸+竹沥水 |
暴怒气秘 |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 序贯疗法≈PPI+柴胡疏肝散 |
三案贯通之医道
同病异治:
同见“痛”症(胸痛/胁痛),治法迥异(化瘀/疏肝)异病同治:
均含“气机逆乱”病机,皆用降泄法(失笑散降瘀/苏子汤降气)家庭调护:
产妇:忌卧乳(防痰积)
夫:戒暴怒(杜肝郁)
历史智慧的当代启示
产后康复:
若见左寸关涩,即刻查D-二聚体(防肺栓塞)婴儿喂养:
哺乳后竖抱拍嗝(古法“戒卧乳”的科学化)情志病预警:
“面目黑腻”为肝郁特征(现代称“肝病面容”)
结语:此案堪称家庭系统医学的古籍范本。王氏治武举一门,破教条而愈产后瘀痛,察微末而救婴童痰厥,析情志而平壮士肝火。其“降气汤先救急,逍遥散后善后”的序贯疗法,尤值当代心身医学借鉴。至若“固止谢礼”之风骨,正是“医者去浊留清”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