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此案乃“情志致痰”的诊疗典范,生动演绎“清心涤痰→培土安神”的序贯疗法。解析如下: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思虑伤脾痰扰心包》
思虑伤脾痰扰心包
备三之夫人,工诗善画,刺绣尤冠一时,人亦风流自喜,词辩滔滔。余在备三处闲谈,诸寅作斗叶之戏,余不喜此事作壁上观,晚餐甫设,有媪自内出,启备三日,太太不知何故,忽患心烦发呕,坐卧不安,闻王大老善医,急请入视。余偕备三入,则二婢扶坐,粉汗淫淫,作捧心状。急诊其脉,脾部细弱,左寸滑数特甚。乃曰,夫人所患是脾虚停痰症也。盖由思虑伤脾,饮食不化,平日必有健忘惊悸之疾。此时痰涎绕心包络,故烦呕交作。须先清其痰,后理其脾。清痰须用莲子清心饮(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石莲子人参黄芪茯苓),理脾须用人参归脾丸。病以渐来,亦以渐去,旦夕难全愈也。乃先以清心饮投之,二日而烦呕止。再进归脾汤,十日而四视之,病若失矣。
核心诊疗脉络
患者特质:
周备三夫人(才女),工诗善画+思虑过度(“词辩滔滔”耗伤心脾)。急性发作:
餐前突发心烦发呕、坐卧不安、粉汗淫淫、捧心状(类似西施心痛)。关键脉诊:
脾部细弱(思虑伤脾,运化无权)
左寸滑数特甚(痰火扰心包)
宿疾关联:
王氏直断平日有健忘惊悸(痰饮伏邪的远期证据)。分层治疗:
急则清心涤痰:莲子清心饮 → 2日烦呕止
缓则健脾安神:人参归脾丸(汤剂) → 10日病若失
病机三阶演进
莲子清心饮方略
■ 剿抚双绝的配伍
药组 | 剿邪之功 | 抚正之妙 |
---|---|---|
黄芩+地骨皮 | 清心包痰火 | 解“左寸滑数” |
车前子+石莲 | 导痰热从小便去 | 杜痰再生之源 |
参芪+茯苓 | 护脾防寒凉伤中 | 预伏归脾丸之路 |
麦冬+甘草 | 润燥缓急 | 防痰火伤阴 |
注:此方清中寓补,为痰火虚证量身定制,较单纯黄连温胆汤更妥帖。
人参归脾丸善后精义
药阵 | 修复机制 | 破解宿疾 |
---|---|---|
人参+黄芪 | 补脾益气 | 治“脾部细弱”之本 |
归远+枣仁 | 养血安神 | 愈“健忘惊悸”之根 |
木香+姜枣 | 醒脾防壅 | 绝痰饮再生之路 |
才女体质的三大隐患
思虑耗血:
工诗刺绣 → 暗耗心脾(“脾藏意”过用则伤)久坐生痰:
书画劳形 → 气滞湿停(“久坐伤肉”脾失运)辩才扰神:
词辩滔滔 → 心火妄动(“多言伤气”心神不敛)
“捧心状”的鉴别诊断
疑似症 | 关键鉴别点 | 本案特征 |
---|---|---|
真心痛(心绞痛) | 胸痛彻背,脉结代 | 无心痛,脉滑数 |
梅核气(癔症球) | 咽中梗阻,善太息 | 伴呕逆汗出 |
妊娠恶阻 | 停经厌食,脉滑利 | 脉无滑象 |
现代疾病对应
19世纪病名 | 21世纪诊断 | 优化方案 |
---|---|---|
痰扰心包 | 焦虑症急性发作 | 莲子清心饮≈黛力新+朱砂安神丸 |
思虑伤脾 | 慢性疲劳综合征 | 人参归脾丸≈归脾汤+谷维素 |
躯体化障碍 | 配合认知行为疗法 |
王氏情志病诊疗体系
文人妇调护三要
劳逸平衡:
书画每辰不过三刻(古漏壶四刻)食疗防痰:
常饮橘络佛手茶(理气化痰)**敛神:
申时闭目调息(仿古“坐忘”法)
结语:此案尽显王堉“治痰先治心,疗神首疗脾”的学术思想。其由“词辩滔滔”溯病因,从“左寸滑数”定病位,更以清心饮为先锋、归脾丸为后军,十日荡平痰扰之疾。至若拒受谢礼的清风,犹为“医者去浊留清”添一注脚——才女之病,病在过用;良医之治,治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