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醉花窗医案·气郁吐逆》新析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气郁吐逆》
气郁吐逆
同乡张文泉司马,于余为同谱弟,丙辰春,先后入秦需次,公余则酒宴过从,其戚乔其亦介人,为楚郧阳府经,以提饷来秦,馆于文泉之室,文泉厚遇之。而乔鄙甚,饮食之外索洋烟,洋烟之外索衣服。又索小费。文泉稍拂之,则裂眦负气。久而不堪其扰,拟遣之去,又以军饷未齐,迟迟两月,临行诟谇百端,几乎握拳相向。文泉素讷于言,不能发泄,心甚恚之。一日由咸宁过余,余留晚餐,言次文泉含泪欲滴,余劝以不仁之人无可计较,既去矣,置之可也。文泉归馆,则气急腹痛,呕吐大作。急遣车邀余,至则痰涎溢地,犹张口作吐状,汗出如流,面带青色。诊之,则六脉俱伏。乃日,此气郁而逆也,甚则发厥,急命捣生姜汁半碗灌之,刻许而吐定,然胸腹闷乱,转侧难安。乃以越鞠丸合顺气汤进之,至天明而腹舒,仍命服顺气汤,三日而愈。
核心诊疗脉络
患者特质:
张文泉(基层官员),性格隐忍(“素讷于言”),长期受小人勒索(“不堪其扰”)。
急性发作:
暴怒后突发气急腹痛、喷射状呕吐(“张口作吐状”)、汗出如流、面青脉伏(“六脉俱伏”),濒临气厥。
关键脉诊:
六脉俱伏:气机闭阻,阳郁不伸(类比现代交感风暴)
郁火三联征:
分层急救策略
阶段 | 治法 | 手段/方剂 | 作用靶点 | 时效 |
---|---|---|---|---|
急救期 | 辛通开闭 | 生姜汁半碗灌服 | 通神明·破郁厥 | 刻许(15分钟) |
疏郁期 | 解郁降逆 | 越鞠丸合顺气汤 | 调六郁·平冲气 | 当夜腹舒 |
巩固期 | 理气和中 | 续服顺气汤 | 防气火复燃 | 三日愈 |
生姜汁急救四效
开窍醒神:辛香直通脑络(抗厥逆)
降逆止呕:抑制胃气上冲(镇吐)
温通血脉:解脉伏之危(改善循环)
化痰护胃:中和痰涎酸毒(黏膜保护)
注:此效堪比现代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联合方案
越鞠丸合顺气汤配伍精析
药组 | 剿邪之功 | 抚正之妙 |
---|---|---|
香附+苍术(越鞠) | 解气郁·化湿郁 | 护脾醒困 |
川芎+神曲(越鞠) | 行血郁·消食郁 | 防瘀滞生变 |
乌药+沉香(顺气) | 降逆气·暖肾元 | 防气脱于下 |
茯苓+甘草(顺气) | 渗湿痰·和诸药 | 守中州防辛燥 |
现代疾病映射
19世纪病名 | 21世纪诊断 | 对应干预 |
---|---|---|
气郁吐逆 | 急性应激性胃肠功能障碍 | 生姜汁≈胃肠动力药+镇静剂 |
六脉俱伏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越鞠丸≈5-HT再摄取调节剂 |
郁火冲胃 | 胃食管反流急性发作 | 顺气汤≈PPI+促胃排空药 |
王氏情志病调护要诀
官吏郁证三防
防小人耗气:
立拒绝勒索铁则(“洋烟衣费皆不允”)
防郁怒伤肝:
申时拍打胁肋(肝经巡行处)
防气逆成厥:
常备姜汁蜜罐(急救用)
郁火发逆预警信号
面青汗冷 → 脉伏欲厥 → 喷射状吐 → 急灌姜汁
结语
此案尽显王堉“郁贵早疏,逆贵速降”的急症智慧。其从“裂眦负气”溯郁火之源,借姜汁破六脉之伏,更以越鞠丸为扫郁先锋、顺气汤为降逆后军,三日平冲天之逆。至若留餐劝慰的仁心,犹为“医者先医其神”添一注脚——司马之病,病在忍辱;良医之治,治在疏泄!
附:急救三阶对照表
危候阶段 | 标志症状 | 王氏解法 |
---|---|---|
气闭阳郁 | 脉伏+面青 | 姜汁灌窍 |
火逆冲胃 | 喷射状吐+痰涎溢地 | 越鞠开郁 |
气机紊序 | 胸腹闷乱+转侧难安 | 顺气调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