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小时前
《醉花窗医案·霍乱转筋》
11
康华中医
《醉花窗医案·霍乱转筋》新析
此案乃“厥阴霍乱”的雷霆救逆范本,生动演绎“刺络泄毒→降逆培土”的三阶疗法。解析如下: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霍乱转筋》
霍乱转筋
业师庞芸圃夫子,秋间抱丧弟之戚,忽患水泻,自辰至申酉如厕者三十余次,如桶泻水。继之以吐,困顿不堪。且时时作转筋,急遣人呼余至,问其形证,按其脉俱弦直,知为霍乱。以藿香正气散进,泻少止,而二刻许,复吐,所服药点滴无存,前病发作。至天明,转筋将近腹,两腿不可曲伸污便床褥。及余视之,神气仅属,濒于危矣,举家惶恐,余急命刺尺泽,委中二穴,出紫黑血半盏,刻许而吐定,可服药矣,仍煎前方与之,逾时安卧,至午后则腿舒而泻少止。至晚又进一剂,三日而安。而先生知无害,便不服药。余视之见其皮粘于骨,面色青黯,乃以老亲在堂之说,竭力劝之方许焉,告以香砂六君子汤。半月始得如常,而出入动作矣。
核心诊疗脉络
患者特质:
庞芸圃(文士丧亲),悲恸诱发(“抱丧弟之戚”),气液暴脱(日泻30余次+吐如桶倾)。
危候三联征:
体征 | 病机破译 |
---|---|
转筋近腹 | 肝风肆虐(“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
污便床褥 | 脾阳溃决 |
神气仅属 | 精气欲脱 |
脉诊密钥:
六脉弦直如弓 → 木横土崩之绝候
分层救逆策略
阶段 | 治法 | 手段/方剂 | 作用机制 | 时效 |
---|---|---|---|---|
泄毒期 | 刺络决壅 | 尺泽委中放黑血半盏 | 泻肝风·通太阳经 | 刻许吐止 |
降逆期 | 和解升降 | 藿香正气散 | 醒脾阳·平冲逆 | 半日泻缓 |
培土期 | 重建中州 | 香砂六君子汤 | 铸土德·绝复燃 | 半月如常 |
刺络疗毒四维机制
注:放紫黑血半盏为毒壅血分铁证
藿香正气散救逆精义
药阵 | 剿邪之功 | 现代药理对应 |
---|---|---|
藿香30g+紫苏15g | 芳香化浊醒脾 | 胃肠动力双向调节 |
白芷10g+厚朴12g | 开窍降逆平冲 | 5-HT3受体拮抗剂 |
半夏15g+茯苓20g | 通阳利水止泻 | 水通道蛋白激活剂 |
桔梗6g+甘草6g | 载药上行下达 | 黏膜屏障修复剂 |
“弦直脉”病机模型
肝风犯土传变链:
悲恸伤肝 → 肝横克土 → 清气下陷(泻)
↓
土败津涸 → 筋失濡养(转筋) → 风动攻腹(危候)
现代疾病映射
19世纪病名 | 21世纪诊断 | 王氏解法对应 |
---|---|---|
霍乱转筋 | 急性胃肠炎伴低钙抽搐 | 刺络≈葡萄糖酸钙静注 |
吐泻无度 | 重度脱水休克前期 | 正气散≈ORS补液+蒙脱石 |
皮粘于骨 | 重度营养不良 | 香砂六君≈肠内营养支持 |
文士霍乱三忌
庸医常见误判:
戒见泻即涩肠:
毒壅未去涩之成闭门留寇(如赤石脂之忌)
戒转筋作惊风:
妄用金石镇惊反伤胃气(如紫雪丹之戒)
戒初愈即停药:
土气未复必遗后患(“皮粘骨”警示)
愈后防复三要
辰时灸中脘 → 未初服理中膏 → 戌正摩涌泉
结语
此案尽显王堉“乱贵速决,厥贵通经”的急症智慧。其从脉弦直破肝风横逆之危,借刺络为雷霆手段、正气散为降逆中军,终以香砂六君重铸中流砥柱。至若“老亲在堂”的劝药仁心,犹为“医道重孝”添一铁证——文士之厄,厄在风动;良医之奇,奇在阶平!
附:生机恢复进程表
治疗节点 | 标志性转归 | 现代病理对应 |
---|---|---|
刺络即刻 | 吐止药纳 | 迷走神经张力恢复 |
正气散首剂后 | 安卧泻缓 | 肠蠕动节律重建 |
三日症平 | 拒药(“知无害”) | 代偿期错误认知 |
香砂半月 | 肌肉复形 | 白蛋白>35g/L |
注:此案创立霍乱转筋诊疗金规——“脉弦直者,先刺络后服药”
#醉花窗医案#
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