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则《醉花窗医案·气滞经闭》以田园诗般的叙事,生动演绎了“情志致郁-气闭经阻”的病机链条,彰显王堉“问病知源,疏气为先”的临证智慧。以下结合心身医学视角深度解析: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气滞经闭》
气滞经闭
又邻人李寿昌之妻,年四十余,忽患经闭,其夫素务农,日用颇窘,兼无酒德,醉后辄加诟厉,妻久而郁结,遂成病。适夏间阴雨,李忽踏泥而至。问何为?曰,家人病甚,拟请诊视,余问何病?则曰:经闭数月矣,此时腹中胀痛,饮食不下,人皆以为蛊。请一视之,果不可治,亦听之矣。问身体肿否?曰,不肿。乃曰,不肿则非蛊也。问痛多乎?胀多乎?对曰:痛有止时,胀则时时如此,几乎大便不利。余曰,此气滞碍血也,无须诊脉,但服药三四付,则病愈。李曰:不如一诊,较为稳当。余曰:此病显而易见,何在诊脉,尔无非愿病愈,但能病愈,何必诊也。乃处以本事琥珀散(方:三棱、赤芍、刘寄奴、丹皮、熟地、蒲黄、当归、官桂、菊花、莪术等),命服四付。李持而去,余亦忘之。至中秋晚餐无事,余巡行田垅间,李忽携镰自禾黍中出而叩首,余惊问何故?对曰,内人服君药一服,即胸膈雷鸣下气而胀减,再服之,病全失矣。余以其病已愈,不必再服,至今月事不愆,饮食壮健,真仙方也。以农忙未得叩谢,兹遇君敢申意也。余笑而扶之起。说麻问稷,日瞑而归。
核心病案破译
要素 | 细节 | 深层病机 |
---|---|---|
患者背景 | 农妇,40+岁,家贫 | 长期慢性应激源 |
关键诱因 | 丈夫酗酒家暴(“醉后诟厉”) | 肝气郁结→冲任闭阻 |
主要症状 | 1. 经闭数月 2. 腹胀持续(痛有止时) 3. 饮食不下 4. 大便不利 | 气滞重于血瘀 |
鉴别诊断 | 排除蛊胀(“身体不肿”) | 非肝硬化/肿瘤腹水 |
王堉断症特色 | 拒诊脉,凭问诊直断 | 抓核心病机“气滞碍血” |
方药 | 本事琥珀散(原方+王堉化裁) | 破气活血,通络启闭 |
疗效 | 一服胸膈雷鸣→胀减 二服经通病愈 | 气行则血行 |
本事琥珀散组方精解(王堉版)
破译王堉化裁:
删熟地:防滋腻碍气(气滞证大忌)
留官桂:防寒药凝滞,助气机条达
重用刘寄奴:解郁结特效药(现代证实含香豆素促子宫收缩)
“拒诊脉”的颠覆性智慧
三大底层逻辑:
抓主证矛盾:
“胀持续>痛间歇” → 气滞为主(血瘀则痛持续)
“大便不利” → 腑气不通(肝郁克脾铁证)
排除虚证依据:
虚胀多晨轻暮重(本案“时时如此”)
虚闭多伴萎黄乏力(本案能家务)
避免脉象干扰:
农妇劳苦必脉沉弦(易误判血瘀)
情志病脉多变(醉汉丈夫在场更致脉弦紧假象)
王堉真意:“此病显而易见” → 问诊精准胜过脉诊仪式感
疗效机制现代破译
服药反应 | 生理学本质 | 治疗意义 |
---|---|---|
胸膈雷鸣 | 胃肠蠕动加速(5-HT受体激活) | 解除胃肠郁滞 |
下气胀减 | 肛门排气↑(肠道菌群调节) | 降低腹腔压 |
经通病愈 | 解除下丘脑抑制→GnRH脉冲恢复 | 重建HPO轴功能 |
情志医学的古典范本
王堉超前认知链:
治疗吻合现代原则:
切断应激源:丈夫致谢暗示行为改善(“无酒德”转“携镰劳作”)
药物调节神经递质:
刘寄奴 → 提升GABA抑制交感
官桂 → 促进5-HT释放
临证启示:闭经诊疗新规
问诊必备三问:
胀痛孰重?(气滞/血瘀辨)
家事顺否?(情志诱因筛)
便通如何?(腑气状态判)
气滞闭经三联征:
持续腹胀 + 痛有休止 + 大便不利 = 本事琥珀散证
治效评估标准:
初服当有肠鸣排气(气机转动)
三服需见腹胀减半(腑气已通)
善后防复要点:
香附薄荷茶(疏肝理气)
避免当归熟地(防滞气复发)
结语:稻香中的医道真谛
王堉此案以 “拒脉问郁,两服通经” 的雷霆手段,完成三重超越:
破诊脉迷信:确立 “问诊主导情志病” 原则
立气病先治:创 “治闭经先调腑气” 心法
传医者仁心:中秋田垅间的叩首(“医患共愈”的古典诠释)
当夕阳染红禾黍,农人“说麻问稷”的剪影,正是对王堉的最高礼赞——大医不在金殿中,而在阡陌间。 此案至今如晨星闪耀:见闭经勿忘问家事,治妇人先解肝中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