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则医案呈现了与前三案截然不同的虚证调理思路,王堉通过“脉症互参、阶段用药”破解了“虚不受补”的难题。以下从辨证关键到治法进阶深度解析: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脾虚食滞月事不调》
脾虚食滞月事不调
越数月,余送堂几府试,与观察日日见面。
谈及共如君云,癸水不调,脐腹常疼,精神委顿,饮食不思,偶受孕,三四月辄坠。前在崞,曾服药无数,兹又请教授齐老师治之,又请府幕钱老夫子治之,病仍不愈。皆以为痨矣,请一决之。如君出则荆钗裙布、寒素依然,向余展拜,余答之。诊其脉则六脉俱虚,而无数象,右关尤甚。告观察曰,此乃脾虚土衰之证,故精神少,饮食滞。至月事不调,怀孕辄坠,则中气不能健固之故。极可治。但须积日累月,非旦夕可愈之病也。若迟延不治,则久而泄泻,或久而咳嗽发热,面赤恶寒,真痨症矣。余先进以六君子汤加益智、干姜、芡实,命服八剂后,服资生健脾丸。观察问,丸药服几斤?余曰,多多益善。
后余归介,观察解帐归崞。二年后,在会垣见其长子,问前病状,则曰,迩来体甚壮硕,去年冬,竟举一女,家父犹时时道及而铭感焉。
一、拨开假性虚劳迷雾:虚中夹滞的精准捕捉
前医误判根源
王堉辨证四重证据
症状 | 真实病机 | 虚劳鉴别点 |
---|---|---|
脐腹常痛(喜按?) | 脾虚失运,气滞作痛 | 劳损痛多为空痛 |
饮食不思 | 中焦壅滞非胃阴亏 | 真痨多见饥不欲食 |
孕后三四月辄坠 | 脾虚不摄非肾精竭 | 滑胎在早期多肾虚 |
右关虚软尤甚 | 脾虚核心脉象 | 阴虚脉多细数 |
核心洞见:患者“荆钗布裙、寒素依然”暗示长期营养不良,但无痨症“五心烦热、骨蒸盗汗”之象。
二、脉诊精析:六脉俱虚≠气血双亏
六脉虚而无数象:排除阴虚火旺(无细数脉)
右关独虚软:锁定病位在脾(关主中焦)
无左尺虚弱:排除肾精亏损型滑胎
→ 此即《诊脉如审案》中“挂诬脉”(他脉因脾虚连坐而虚),治病当擒王。
三、治法进阶:急缓二步破解虚不受补
阶段一:六君子汤加味(急建中州)
药物 | 增效配伍 | 作用靶点 |
---|---|---|
党参+白术 | 干姜温运 | 复活中焦“釜底之火” |
茯苓+半夏 | 芡实固摄 | 健脾止泻防药力下泄 |
陈皮+甘草 | 益智仁醒脾 | 破除滋补导致的呆滞 |
加味点睛:
干姜代生姜 → 温阳化饮而非解表;
芡实配益智 → 脾肾双固防滑胎。
阶段二:资生健脾丸(缓复机能)
王堉“多多益善”深意:
此丸含运、消、补三法,可长期服用防复发,现代等效中成药为人参健脾丸+保和丸交替。
四、虚实证治对比:王堉学术思想精髓
医案 | 核心病机 | 右关脉象 | 治法原则 | 代表方剂 |
---|---|---|---|---|
湿热吐血(实证) | 酒湿伤胃 | 沉弦数 | 通因通用 | 葛花解酲汤 |
脾虚食滞(本虚标实) | 脾虚夹滞 | 虚软无力 | 补中寓通 | 六君子汤+资生丸 |
共同智慧:
皆重右关脉为脾胃枢纽;
皆拒闭门留寇(实证忌补,虚证忌纯补)。
五、现代临床启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调理
本案“月经不调+反复流产”类似PCOS脾虚型,资生丸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慢性疲劳综合征
“精神萎顿+食少”属脾虚清气不升,六君子汤加葛根、柴胡效佳。
用药警戒
虚证腹痛慎用白芍(酸敛碍脾),本案用干姜温通即是范例。
结语:治虚如煮粥,火候定成败
王堉此案揭示虚证调理真谛:
急则温运:六君子加干姜如“猛火煮沸”,激活脾阳;
缓则蒸化:资生丸似“文火慢熬”,重建运化。
“二年后举一女”的疗效,印证了《内经》“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终极智慧——唯有脾胃健运,气血方得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