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则医案堪称中医心理治疗的典范,王堉以“脉症分离”破解情志病困局,其“行为处方”的智慧远超药石。以下从病机到疗心进行深度剖析: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气郁脾馁》
气郁脾馁
读医宗必读一书有治病不失人情论一条。可谓老成练达,道尽医家甘苦。
吾乡张公景夷之弟,素短于才,在湖南作贾。年余而归,益无聊赖,兼嗜洋药,一切衣物日用,仰给于兄。性近侈,私累丛集,又不恭厥兄,终日愦愦抱闷气,食不沾荤,而糖饴瓜果之类,时不离口。辛酉夏因而成疾,其兄延余诊之,六脉平和,惟左关滑,右关弱,乃气不伸而脾馁候也。因投以逍遥散。其兄以为颇效,而病者不任也,乃入城投荣医者治之。荣素迂滞,问其形症,且恐货药无钱,遂以病不可为辞焉。张归则涕零如雨,其母素溺爱,亦以为不复生矣,举家惊啼。日诟谇,景翁不得已,又请余治,情辞急迫,乃曰:荣某以舍弟病为不起,请决之,如真不可为,身后一切好预备也。见其景象,本不欲诊,以景翁诚恳相求。又诊之,则脉象如故。乃告其家人曰,此病此脉,万无不好之理,如别生他证,余不敢保,若单有此病,勿药可愈,如有错误,当抵偿也。荣某以庸术吓人,勿为所惑。景翁颇喜。而其弟则大拂意,奋袂而出。景翁嗟悼再三,问何以处?余曰:此虽弱冠,其心反不如聪明童子,但日给钱数十,令其游行自在,无拘无束,三两月必无虑矣。景翁如言听之,病者日日入城,颓然自放,不两月病痊而更胖矣。景翁始信余言之不谬。即其弟亦自云悔不听余言,致多费也。余笑而鄙之。
一、病机本质:假性脾虚的真气郁
脉症矛盾解析
表现 | 真实本质 | 误判风险 |
---|---|---|
食不沾荤 | 气郁厌食非脾虚失运 | 易误诊为脾胃虚弱 |
嗜食糖饴瓜果 | 情志代偿行为(糖悦脾) | 易误用消导药伤正 |
左关滑右关弱 | 肝郁克脾的典型脉象 | 右关弱非真虚乃气滞 |
王堉洞见:“气不伸而脾馁”——此“馁”是气机窒塞导致的假性虚象,类似现代“肠脑互动紊乱”。
二、治疗波折:社会心理学的三重困境
三、王堉破局三法
脉诊定乾坤
两次诊脉“如故” → 排除器质病变(现代对应:功能性胃肠病)
心理脱敏术
日给钱数十令其自游 → 行为认知疗法(打破“无能”自我认知)
家庭系统干预
劝兄长停止经济控制 → 切断“疾病获益”链条
不用逍遥散之妙:患者已对药物抗拒(“病者不任”),行为疗法更对症。
四、现代医学印证
王堉观察 | 现代病理对应 | 治疗启示 |
---|---|---|
嗜甜食 | 糖分刺激多巴胺缓解抑郁 | 抗抑郁药增食欲副作用 |
终日愦愦抱闷气 | 额叶皮层代谢降低 | 运动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病痊而更胖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复位 | 体重恢复是治愈标志 |
五、类案对比:气郁的三种诊疗模式
案例 | 核心病机 | 干预方式 | 疗程 |
---|---|---|---|
肝郁化火(前案) | 郁火犯胃 | 丹栀逍遥散 | 2剂 |
气郁脾馁(本案) | 情志性厌食 | 行为认知疗法 | 2月 |
湿热吐血(更早案) | 酒毒郁热 | 解酲汤+胃苓丸 | 20日 |
共同法则:
“治郁先解结”——结在火则清,结在气则疏,结在志则导。
六、庸医“荣某”的现代警示
技术失误:见“食不沾荤”即断不治 → 忽略功能性胃肠病自愈性
伦理失范:因贫拒治 → 违背《大医精诚》“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瞻前顾后”
言语暴力:“病不可为” → 制造医源性创伤(患者“涕零如雨”)
结语:医道的三重境界
此案昭示中医大家风范:
见病(脉象如故→非器质病变)
见人(“其心反不如聪明童子”→心理幼稚症)
见世(家族经济压迫是病源)
王堉“笑而鄙之”的结局处理,恰是对《内经》“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彻悟——当患者沉溺“疾病获益”,医者当如禅师棒喝:
“日日入城,颓然自放”是解药,亦是试金石——能自醒者生,甘于溺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