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则医案生动诠释了“肝郁克土”的动态传变与“药毒致病”的误治纠偏,王堉以“解药积如消食滞”的奇思破局。以下结合病机与治法深度解析:
对应原文 :
《醉花窗医案·肝木克土》
肝木克土
介之城东,马如村郭某,在城货烛,人素迂谨。夏间由介赴祁,往返数四,以躁急故,患胸满不食。时我介疫气流行,自以为染疫,急服散药,而气乏声微,愈不可耐,别易一医以为肾虚,用医家肾气丸补之,服四五剂转益甚,几至昏不知人,乃转人延余治,至其家,问何病?则曰,成虚痨矣。问午热自汗,咳嗽气喘乎?曰否。然则非虚痨。提腕而诊之,则两寸尺俱平平,两关皆坚而滞,而右关微带弦象。乃告之曰,此肝木克脾土也。病由一时气不遂,兼发急躁,以致肝气壅塞脾胃,因而胸满不食,理宜平肝清燥,医者以桂附补之,脾胃愈塞,不增甚何待乎。此时宜先解桂附之药力。然后进以疏肝健脾之品,不过半月保无事矣。病者喜急索方,乃开平胃散加山楂,麦芽以消之。病者争曰,余素无食积,兼久不进食,君用销食之药,不亦悖乎。余笑曰,君第知平胃敞为销食之药,不知君脾胃中虽无食,却有桂附,我之用平胃散非销食,乃解药毒也。药毒不解,胸中终难爽快。人第知平胃散销食,而不知药亦积,非此不能开脾胃之路,此俗医拘其方,而不究其理,所以多误也。病者欣然服之。越三日又请视之,则胸中宽展,渐思食矣。乃继以逍遥散理其脾而清其肝。告曰,不五剂君必起,但服香砂六君子丸半斤,便更壮健。郭如言服之,半月后仍入城货烛矣。
一、肝郁克土的脉症铁证
三层辨证锁定病机
关键鉴别点:
排除虚劳:无午热咳嗽(非肺肾阴虚)
排除疫证:无发热恶寒(非外感)
排除食积:久不进食却脘痞(乃气塞非食滞)
二、平胃散解药毒的创新思维
方药化裁与作用机制
药物 | 传统功效 | 本案妙用 | 现代药理佐证 |
---|---|---|---|
苍术+厚朴 | 燥湿运脾 | 化解桂附粘滞之性 | 促进胃肠动力药效 |
陈皮 | 理气和胃 | 疏散补药壅塞之气 | 调节肠道菌群失衡 |
山楂+麦芽 | 消食导滞 | 解附子生物碱毒性 | 增加肝脏解毒酶活性 |
王堉点睛:“药亦积”——此论直指药物性肝损伤本质,比现代医学早三百年。
三、治疗阶次:先开塞路后调枢机
阶段一:平胃散加味(3剂)
目标:破除桂附药毒 → 胸宽思食(现代对应:解除药物性胃肠麻痹)
禁忌:忌油腻(防复壅)
阶段二:逍遥散(<5剂)
转型关键:
去平胃散之燥 → 防伤肝阴
加柴胡白芍 → 柔肝健脾(针对“躁急”病因)
善后:香砂六君丸(半斤)
设计精义:
香砂防滞 + 六君补虚 → 重建“土得木而达”的生理平衡
半斤用量:提示慢性肝郁需长效固本(约现代60天疗程)
四、类案对比:肝郁误治的纠偏策略
误治类型 | 纠偏方剂 | 作用靶点 | 本案对应阶段 |
---|---|---|---|
误补(桂附) | 平胃散+楂麦 | 解药毒开中焦 | 阶段一 |
误攻(大黄) | 六君子+白芍 | 救脾阴防传变 | / |
误滋(熟地) | 保和丸+苏梗 | 化腻膈复气机 | / |
五、现代临床启示
药物性肝损伤:
化疗后呕恶 → 平胃散+乌梅解药毒
肠易激综合征:
焦虑诱发腹胀 → 逍遥散+痛泻要方
慢性疲劳综合征:
过服补品嗜睡 → 楂曲平胃散化药积
结语:土郁夺之的临证升华
王堉此案双破陈规:
破“见痞即补”:揭示“药积致痞”的特殊病机
破“肝郁必疏”:首创“先解药毒后调气机”的序贯疗法
“平胃散非销食,乃解药毒也”——此语如暮鼓晨钟,警示后世:
桂附可成“毒”,人参可为“贼”,医者当如持衡,量病用药,中病即止。
郭某“半月货烛”的疗效,正是对《内经》“土得木而达”生理观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