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则医案展现了王堉“见胸满不攻,察脉定乾坤”的精湛技艺,其以保和丸轻灵取效,更是“因人施治、避重就轻”的临证智慧典范。以下从辨治到用药深度解析: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食积胸满》
食积胸满
间壁郝源林之继室,虽再醮而抚子孙如己出,内外无间言,里党咸重之。秋初忽得不食症,精神馁败,胸膈满闷。且年过五旬,素多辛苦,以子廷楷来求余治,视之,则气乏面枯。问头疼发热否?曰否。诊之,右关独大,余俱平平,知为食积。告曰,病极易治,药须三服必全愈。病者摆手曰!余素不能吃药,吃药则吐,余笑曰,既不服药,此病又非针可除,难道医者只眼一看而病去也?请易以丸何如?病者有难色。其子曰,请一试之,万一丸药亦吐,则听之矣。病者应允,乃令服保和丸不一两当愈。其子为入城买保和丸,劝服之才三四钱许,则膈间作声,晚则洞下数次,越日而起,精神作,且思食也。后遇其子於途,称神者再再。
一、食积胸满的“真虚假虚”辨证
症状 | 表面似虚 | 实证本质 | 鉴别要点 |
---|---|---|---|
不食精神馁败 | 脾虚不运 | 胃实壅塞拒纳 | 右关独大(宿食脉) |
胸膈满闷 | 气虚胀满 | 食滞中焦气机阻塞 | 无头疼发热(非外感) |
气乏面枯 | 气血亏虚 | 浊气上熏津液不布 | 年过五旬辛劳史(诱因) |
王堉诊断密钥:
“右关独大,余俱平平”→ 此《伤寒论》“滑为食滞”的脉经精髓!
二、保和丸的“四两拨千斤”妙用
组方作用机制解析
起效如风原理:
丸剂缓释 → 避免汤剂刺激致吐(“吃药则吐”史)
莱菔子+陈皮 → 增强胃肠节律性收缩(现代促动力药机制)
三、阶次反应与生理复原
时间节点 | 反应现象 | 生理逆转机制 |
---|---|---|
服三四钱后 | 膈间作声 | 胃肠道恢复蠕动(肠鸣音亢进) |
当晚 | 洞下数次 | 肠内容物排空(胃肠减压效应) |
越日 | 精神作且思食 | 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正常化 |
“才三四钱许”(约10-12g)即效 → 印证“药贵适中,过则伤正”古训
四、类证鉴别:胸满三型辨治
类型 | 特征 | 首选方 | 本案要点 |
---|---|---|---|
食积胸满 | 右关大+嗳腐 | 保和丸 | ✓ |
气郁胸满 | 脉弦+善太息 | 四磨汤 | ✗ |
痰阻胸满 | 苔腻+喉中漉漉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 | ✗ |
五、现代临床活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
保和丸6g tid(餐前)→ 疗效优于多潘立酮胃轻瘫术后:
保和丸水煎液灌肠 → 避免口服呕吐小儿积滞发热:
保和丸+薄荷3g煎汤 → 解热消食双效
六、王堉的“人文医学”思想
“丸药试治”的深层智慧:
尊重患者:
“素不能吃药”者→变通剂型(丸缓汤急)经济考量:
保和丸价廉(不及汤药1/3)→ 减轻病家负担风险控制:
“万一丸药亦吐则听之”→ 预留退路不强治
结语:治积如理乱丝,贵在轻灵
此案彰显三大要义:
脉诊定病性:
“右关独大”如照妖镜,勘破“真虚假虚”迷障剂型决疗效:
丸剂之缓,恰克呕逆之疾(现代缓释技术先声)药量显匠心:
三四钱取效 → “轻可去实”最佳注脚
患者“称神再再”的赞誉,正是对《医学心悟》“保和丸,治食积平稳第一方”的生动印证——医者当如良相,治国(脾胃)贵在通导,非峻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