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这则医案精彩展现了王堉“郁痰壅塞,先开后补”的阶次治疗艺术,其以“胃苓承气汤”奇兵攻坚,更以“香砂六君丸”善后固本,尽显攻守之道。以下从病机到治法深度解析:
对应原文:
《醉花窗医案·气郁痰壅》
气郁痰壅
同谱弟张月谭之姊,所适非人,贪而好气,以故时增烦闷,久而生痰,又久而积食,因之精神萎顿,饮食不思,膈满肚胀,自以为痨。一日同入城,月谭邀余诊之,则脉象沉伏,按之至骨而后见。告曰,此气郁痰也。胃气力痰气所壅,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头晕目眩,项粗口干,腹满便秘,诸症交作矣。病者称是。乃进以胃苓承气汤,二服后,下秽物十数次。又往视之,病者再三称快。命再一服,即继以香砂六君丸,不及半斤,当健壮倍於昔日矣。
一、气郁痰壅的“假痨”本质
症状 | 表面似痨 | 实证本质 | 关键证据 |
---|---|---|---|
精神萎顿饮食不思 | 脾虚失运 | 痰食壅塞,胃气不降 | 脉象沉伏(非微细) |
膈满肚胀 | 虚胀喜按 | 实满拒按(未明言但可推) | 便秘(腑气不通) |
头晕目眩 | 气血亏虚 | 清阳不升,浊阴上蒙 | 项粗口干(痰火上攻) |
王堉诊断密钥:
“脉象沉伏,按之至骨而后见”→ 此乃《难经》“沉主里结”的郁证真脉!
二、胃苓承气汤的剿壅战术
组方结构解析(剂量:清代1钱≈3g)
“下秽物十数次”机制:
芒硝→ 肠道高渗性排水(现代:渗透性泻剂)
厚朴+大黄 → 增强结肠集团蠕动(协同效应)
三、阶次治疗的精妙设计
阶段 | 目标 | 方剂 | 现代对应 |
---|---|---|---|
急攻期 | 开壅泄浊 | 胃苓承气汤2剂 | 胃肠减压+导泻 |
过渡期 | 缓药测效 | 原方再1服 | 防峻攻伤正 |
固本期 | 重建运化 | 香砂六君丸半斤 | 肠道菌群重建 |
“半斤”(约300g)丸剂 → 体现“丸者缓也,舒缓治本”思想
四、病源的社会医学解读
“所适非人,贪而好气”的病理转化链:
此案早于“心身医学”三百年揭示:婚姻质量→情志→躯体症状的转化模型
五、类证鉴别:郁证三型治法
类型 | 特征 | 首选方 | 本案要点 |
---|---|---|---|
气郁化火 | 脉弦数+烦躁易怒 | 丹栀逍遥散 | ✗ |
痰气交阻 | 脉滑+梅核气 | 半夏厚朴汤 | ✗ |
痰食壅塞 | 脉沉伏+便秘腹胀 | 胃苓承气汤 | ✓ |
六、现代临床活用
代谢综合征:
胃苓承气汤改良方(去芒硝加山楂)→ 降脂通便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小剂量胃苓承气丸 → 调节脑肠轴抗精神病药致便秘:
仿本方思路:承气汤+二陈汤 → 破解药毒壅滞
结语:治郁如破竹,贵在层次
王堉此案昭示三大要义:
脉象定攻补:
“沉伏至骨”是峻攻铁证(迥异虚证的浮大无根)给邪以出路:
二便分消(承气通腑+五苓利溲) → 立体排邪攻邪必养正:
“半斤香砂六君” → 重建脾胃运化中枢
患者“健壮倍於昔日”的转归,正是对《儒门事亲》“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的完美诠释——医者当如良将,攻坚时雷霆万钧(承气),守城时固若金汤(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