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华中医
《洄溪医案·瘀血冲厥》解析
此案是一则极具传奇色彩的急症医案,生动展现了徐大椿面对危殆证候时精准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以及充满人文智慧的应对策略。
对应原文:
《洄溪医案·瘀血冲厥》
瘀血冲厥
东山水利同知,借余水利书,余往索出署,突有一人拦舆喊救命,谓我非告状,欲求神丹夺命耳。其家即对公署,因往视病者,死已三日,方欲入棺,而唇目忽动,按其心口尚温,误传余能起死回生,故泥首哀求。余辞之不获,乃绐之曰:余舟中有神丹可救。因随之舟中,与黑神丸二粒,教以水化灌之,非能必其效也。随即归家。后复至山中,其人已生。盖此乃瘀血冲心,厥而不返,黑神丸以陈墨为主,而以消瘀镇心之药佐之,为产后安神定魄去瘀生新之要品。医者苟不预备,一时何以奏效乎?
一、病机分析:瘀血冲心,神明被蒙
危重症状:“死已三日,方欲入棺,而唇目忽动,按其心口尚温”。
患者虽呈现“死亡”状态(可能为深度昏迷或休克),但“唇目忽动”、“心口尚温”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生命指征,表明阳气未绝,生机未泯。
关键诊断:徐大椿据此断为“瘀血冲心,厥而不返”。
病机:此因体内有大量瘀血(likely 源于跌打损伤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作为一种实邪,随逆乱之气上冲,壅塞心窍。心主神明,心窍被瘀血闭塞,故神明失用,人则昏厥不醒,状如死亡。
“厥而不返”:指气机因邪实闭塞而厥逆,无法自行恢复正常循环。
二、治法与用药:黑神丸,去瘀安神
徐大椿的救治方法简洁而高效:
急救用药:“与黑神丸二粒,教以水化灌之”。
方药解析:黑神丸是治疗此类危证的关键。
君药:陈墨 - 徐大椿明确指出“以陈墨为主”。陈墨(年久的好墨)性味辛平,有止血而不留瘀、镇心安神的独特功效。其色黑能入血分,其质重能镇逆气,正对“瘀血冲心”之病机。
臣佐药:消瘀镇心之品 - 方中 likely 配有活血化瘀(如乳香、没药)、镇心安神(如朱砂)的药物,与陈墨协同作用,共奏开窍醒神、去瘀生新之功。
疗效:“后复至山中,其人已生”。药后瘀化窍开,神明得安,故能起死回生。
三、案语精粹与启示
“误传”与“绐之”的智慧:
徐大椿坦诚“误传余能起死回生”,并谎称舟中有神丹(“绐之曰”)。这并非欺世,而是一种临危不乱的应变智慧和悲天悯人的医者仁心。
在病家绝望哀求之际,若直接拒绝则生机全无。他以“神丹”为名给予患者希望,并实际提供了最对证的药物(黑神丸),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救治机会。此举体现了他“活人为心,不矜不伐”的崇高境界。
“医者苟不预备,一时何以奏效乎?”:
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徐大椿对后世医者的重要告诫。
急症救治,分秒必争。像“黑神丸”这类治疗急危重症的特效成药,医者必须平时有所准备,随时可用。否则,临证时纵然辨证准确,无药可用亦是徒然。这强调了医者储备急救药物和经验的重要性。
总结与升华
辨证重细节:在看似绝境的“死亡”中,徐大椿抓住了“唇目动”、“心口温”的细微生机,这是其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感的体现。
治法贵精准:“瘀血冲心”是实闭之证,绝非虚脱,故治疗重在“通”与“开”,而非“补”与“固”。黑神丸的组方思路正在于此。
医者须有备:此案警示医者,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常备急救之药,并有应对突**况的智慧和魄力。
仁心高于仁术:徐大椿“绐之”的行为,展现了中国古代大医“穷则变,变则通”的灵活性与始终以救人为先的最高准则。
此案虽短,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苍生大医的精湛技艺、过人胆识和博大仁心,读来令人叹服。